-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法制史
古代关键立法指导思想
夏朝、商朝
神权法思想:“天罚”思想和“神判制度”,实质是利用宗教意识强化司法镇压,以使臣民服从君主意志。
西周(鼎盛时期)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具体要求为“实施德教,用刑宽缓”,“德教”发展成为“礼治(周公制礼)。
春秋(新兴地主阶级开始主张成文法颁布对抗奴隶主阶级)
战国(法家思想:李悝、吴起、商鞅)
1、“一断于法”:在治国方针政策上,将法律作为治理国家基础手段;
2、“刑无等级”:在法律适用上,反对“礼有等差”,“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3、“轻罪重刑”:在法律内容上,主张用严刑峻法手段达成依法治国目标。
4、“法布于众”。
秦朝(法家思想)
1、“缘法而治”:强调以法律作为判定是非曲直、决定行止对错、赏罚适用唯一标准。
2、“法令由一统”:强调君主最高立法权。
3、严刑重法:“专任刑罚、躬操墨守”,维护专制统治。
汉朝(两个时期)
1、汉初黄老思想和“约法省刑”标准。
2、汉武帝“德主刑辅”思想确实立和封建正统法律产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
沿用汉朝儒家思想为指导,引礼于律、融礼于法。
唐朝(成熟期)
1、“德本刑用”:“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法制指导思想。即强调伦理道德为治国之根本,刑罚镇压为辅助手段。
宽简、稳定、划一:“宽”—立法内容要轻刑省罚;
“简”—立法形式做到条文简明。
元朝
1、“祖述变通”、“附会汉法”
A、确立《扎撒》基础地位—强调蒙古传统法律文化
B、“三法合一”立法构想—重视法律制度汉化过程。
“三法合一”即“以国朝之成法,援唐宋之故典,参辽金之遗制”
明朝
1“刑乱国用重典”:重典治国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刑罚威慑力。
2、“明刑弼教”立法指导思想:“弼”为辅佐之义。朱熹认为:“明刑弼教”必需服从于维护“三纲五常”这个“治道之本”,至于是先教后刑还是先刑后教,全部是符合圣人之道。所以,风行于明清时期“明刑弼教”是重道德而不轻刑罚,推行重典政策,主张重刑。
清朝
“详译明律,参以国制”
中国古代关键法典
“禹刑”
《左传.昭公六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禹刑不是一部成文法典,而是泛指夏朝法律和刑罚。
夏朝除了习惯法,还有“王命”和“誓”。
“汤刑”
《左传.昭公六年》:“商有乱政,而作汤刑。”
汤刑泛指商朝法律、法规和制度。2、习惯法为主。
3、“誓”(出兵前盟誓)、“诰”(通“告”,国王或权臣对大臣、诸侯发出命令、指示或训诰)、“命”(君王针对具体事情公布命令。)4、盘庚迁全部、商王祖甲时对法律做过修改和补充。
吕刑(甫刑)
西周周穆王令司寇吕侯作。2、基础精神为落实西周“明德慎罚”,强调国家司法从选择司法官道具体执法要慎重、崇德。
九刑
1、周朝刑书。《左传》:“周有乱政,而作九刑。”
2、西周刑罚:墨、劓、剕、宫、大辟五刑和赎、鞭、扑、流
铸刑书、铸刑鼎和竹刑
1、“铸刑书”: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
2、“铸刑鼎”:公元前5;晋国赵鞅;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公布成文法活动
3、“竹刑”:郑国邓析综合当初邓中国外法律规范编著而成,虽属私人著作,但也影响深远
4、“刑器”—宋国;“仆区之法”、“茆门之法”—楚国
《法经》
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时所作
2、《盗法》、《贼法》,处罚危害国家安全、危害她人及侵犯财产法律要求
《网法》(又称《囚法》),囚禁和审判罪犯法律要求
《捕法》,追捕盗贼及其它犯罪者法律要求
《杂法》,“盗贼”以外其它犯罪和刑罚要求,关键要求了“六禁”,即淫禁、狡禁、城禁、嬉禁、徒禁、金禁
《具法》,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标准要求,起着“具其加减”作用,相当于近代刑法典中总则部分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比较完整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居于关键历史地位。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关键结果,也是战国时期封建立法经典代表和全方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关键内容之一,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一个肯定。其次,《法经》体例和内容,为后世封建成文法典深入完善奠定了关键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所直接继承,成为秦律、汉律关键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深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完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中“盗”、“贼”、“囚”、“捕”、“杂”、“具”各篇关键内容大全部为后世封建法典所继承和发展。所以,不管从其历史作用还是从对后世影响来看,《法经》全部是中国法律史上一部极为关键法典。
云梦秦简
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秦律关键有:
律(单行秦律)。包含《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内容包含刑事、民事、经济、军事等法律规范。
《法律答问》。共187条,关键是对秦律一些条文、术语和立法意图以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