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型教学思维的大学专业课程教学研究.docVIP

基于模型教学思维的大学专业课程教学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基于模型教学思维的大学专业课程教学研究 摘 要:强调知识传授过程中的模型化,探索将模型教学思维应用于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实践。以普通高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矿床矿相学”课程为教学研究和实践对象,设计了“理论概念模型—实验标本模型—生产实景模型—素质扩展模型”的链接式模型教学策略,利用模型解构、建构与跃迁,让学生在课堂、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等不同教学环节中实现专业知识的有序性衔接与层次性强化,改变本科教学中常见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和理论与实践脱钩等现状。 关键词:模型教学;教学质量;地球科学教育;矿床矿相学;课程建设;人才培养 一、教学中的模型思维 模型思维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科学认识手段[1],使认知对象抽象化。我们可以从原型出发,抓住原型的本质特征,对原型进行抽象、简化和纯化,建构一个能反映原型本质联系的模型[2]。 这种高度抽象化的模型反过来又具有一定的指导实践的作用。钱学森先生曾经指出:“模型就是通过我们对问题现象的分解,利用我们考究得来的机理,吸收一切主要因素,略去一切不主要因素所创造出来的一幅图画。” 所谓模型思维,就是利用模型达到特定认识目的的思维方式。将这种思维应用于教学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尽快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同时对学生形成优良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作用[3]。欧美国家早先就认识到模型在科学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明确把模型和科学事实、科学概念、科学理论列为科学主题的重点。针对模型在教学中的应用,不少教师在讲授抽象知识或者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物体时会有意或无意地采用这种方法。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电脑模拟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为大家所熟知。一个比较普遍的共识是,建构课堂教学知识的传播模型对于提升教学质量非常关键[4],尤其是具有層次结构的教学模型能将课程主要内容系统全面地传递给学生[5]。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应用模型教学思维阐述一些复杂抽象的知识点,而新手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则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同时我们注意到,尽管众多高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在应用模型教学思维,但对它的教学研究却开展甚少,也存在不少误区和难题。如对模型思维的系统化应用缺乏有效方法,过于依赖陈旧模型导致思维僵化和认识停滞,以及理论模型脱离实际,等等。因此,有必要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如何有效采用模型教学思维提升教学质量。 二、案例课程研究与实践 1.课程背景与教学研究现状 “矿床矿相学”是地球科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对国民经济和地质科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矿床为对象,研究各类矿床的特征、成因、时空分布及其经济意义,是人类对各类矿床实践和认知的经验与科学总结,为人类经济合理地勘探和开发矿产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6]。因此,这门课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地矿类人才和保障国家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内地学类高校基本上都开设“矿床矿相学”课程,一般都被列为资源勘查工程和地质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该课程不仅基础理论丰富,而且实践性非常强,在地学专业教育中很受重视。近年来,国内地学教育的背景和形势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如:矿业开发全球化,资源勘查和环境保护一体化,地勘行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持续提升,学科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涌现,地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面日益多元化,招生规模扩大,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等等。这些新变化对“矿床矿相学”的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对于如何提升“矿床矿相学”课程教学质量,一些高校和学者从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做了一些教学研究工作,成功经验值得参考。彭润民强调应充分重视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7]。曹毅认为在矿床学的课程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比较教学法,通过空间、时间、地质体、矿床类型、相同与不同矿种等进行比较,提高学生的知识接收效率,进一步培养创新能力[8]。王长明等学者提出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继承改造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基础上,拓展野外实验教学,延伸项目实验教学,探索网络实验教学[9]。薛春纪等学者重视矿床学课间野外教学实习及基地建设,引导学生自觉运用专业基础课知识,综合、灵活认识矿床学问题,以及树立正确资源环境观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10]。 2.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和突破方向 除吸收校外经验外,推进专业课程改革需要立足校情实际,围绕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来展开。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是桂林理工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明确定位,它是依据我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长期办学所形成的特色,主动适应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提出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明确将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践技能优秀、创新素质突出作为培养优

文档评论(0)

yz75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