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亚热带温带放牧人工草地的退化对策.doc

南方亚热带温带放牧人工草地的退化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方亚热带温带放牧人工草地的退化演替及其对策* * 中文字数4183,英文字数258,总字符数5344;初稿于1999年。 提要 放牧人工草地退化演替分为利用不足引起生态恢复演替和利用过度引起群落演替转向原生演替的某一阶段两种。利用不足上繁草占优势,利用过度下繁草占优势。利用不足应重牧,利用过度则补播封育。若丰草季牧草严重过剩应有计划的封育一部分草地刈割制作青贮或调制干草。对被不可食杂草侵占的草地应彻底清除杂草后重建。施肥和除杂是防止草地退化的常规手段。 关键词 人工草地 退化 演替 利用 改良 放牧人工草地退化在我国南方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也是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家畜放牧系统中,引起草地退化的最关键因素是利用,草地合理利用是保证放牧系统高产、稳产、高效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与利用相结合的草地改良更经济有效。 人工草地演替机理 人工草地植物群落是按人的意志建成的。演替在人工草地放牧系统中,人占据最主要的位置,没有人的干预或是不合理干预都将造成系统退化——家畜生产性能下降,系统效益降低,成为一个衰老系统。造成系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草地退化,草地退化主要体现为草地中植物群落的演替。人工草地退化演替属动物性演替和人为演替,主要有两种形式,即因利用不足引起的生态恢复演替(次生演替)和利用过度引起群落的演替转向原生演替的某一阶段[1]。 与天然草地一样,人工草地退化表现为原来的建群种和优势种逐渐减少或衰退,而另一些原来次要的植物增加,最后由大量非原有的侵入种成为优势植物[2];但人工草地植物群落是在破坏原有植物群落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其顶极群落为偏途顶极群落[3]。稳定的顶极群落具有植物多样性,但在人工草地中,除目的植物外不希望有其它植物侵入,目的植物之外的植物均视为杂草,在草地管理中将被清除,过度利用又使多样性减少[4],这就更加减少了植物的多样性,因此人工草地系统极其脆弱。 放牧在人工草地演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放牧过度或不足都将导致草地退化,合理的利用强度可导致一个亚顶极,既在主要演替中放牧可使草地植被停留在演替系列中的一个阶段[3],这个亚顶极群落就是我们所企望的优良人工草地群落。利用不足,人工草地进行生态恢复演替,最终成为一个稳定的天然草地顶极群落;利用过度,向另一个偏途顶极群落进行逆行演替,若中途解除利用又可进行生态恢复演替[3]。长期利用过度,大量裸地出现,因裸地的存在是群落形成的最初条件和场所之一[1],不可食植物趁机侵入,人工草地最终演替为以不可食植物 为优势的顶极群落,失去利用价值。 退化人工草地特点 草地退化的进程因家畜种类,播种牧草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等的不同而不同,但极大部分是按照植物的株丛型进行演替的,即利用过度下繁草占优势,利用不足上繁草占优势。 2.1 利用不足引起的草地退化特点 冬春季有枯草层,植被率高,杂草占据优势。上繁草生长茂盛,下繁草生长不良甚至消失。土壤湿度较大,地表有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夏秋季节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大多有锈病。 云南省种羊场场部区(北亚热带)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多年生黑麦草+鸭茅(Dactylis glomerata)混播草地演替过程为:最先白三叶开始减少,之后是黑麦草,最后只剩下鸭茅与画眉草(Eragrostis pilosa)等野生植物,若再继续演替,鸭茅也消失,画眉草等原生植被完全占据地面,成为天然草地。 2.2 利用过度引起的草地退化特点 产草量下降,植株低矮,地表干燥,土壤板结,裸地增多。上繁草生长不良甚至消失,下繁草占据优势,但有明显的营养不良状态。杂草以下繁草和高大的深根系或根茎型不可食植物为主。 云南省种羊场场部区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混播草地演替过程为:最先黑麦草开始减少,之后是鸭茅,最后只剩下白三叶与画眉草等野生植物,但白三叶叶片小,植株低矮,画眉草长势也不良。若再继续演替,将有大量的裸地出现,一旦有不可食植物侵入,将迅速占据地面,最终白三叶与画眉草也消失,成为以不可食植物为绝对优势的偏途顶极群落,没有利用价值,即使停止利用也不能演替为天然草地。 2.3 人工草地退化演替的特殊情况 在人工草地退化演替中,有时因播种牧草对当地条件的适应能力很强而出现利用过度上繁草仍占优势,利用不足下繁草也能占优势的特殊情况。云南省种羊场凤梧山(温带)当利用过度时(不是严重过度)多年生黑麦草占据绝对优势,而白三叶含量很低。昆明小哨云南省肉牛及牧草研究中心示范牧场建植的白三叶、多年生黑麦草、鸭茅、狗尾草(Setaria viridis)、狼尾草(Pennisetum clandestinum)等混播草地中,有些利用过度的地段狗尾草(上繁草)和白三叶占据优势,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