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培训心得.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博弈论培训心得 李佳航 经过两次对博弈论的培训本人感触很深,也看了许多关于博弈的案例也从案例从 学习了很多关系学习生活为人方面的博弈。 学习后现在简单总结一下: 1、 博弈论中有很多的模型,其实记住模型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掌握将问题变 成博弈格局图以及进行优势策略标注法,找到纳什均衡更加重要。世界上的事情 千变万化,仅仅靠这几个模型是无法全部解释的, 而且模型与模型之间,仅仅变 换几个数字,则发生变化。 2、 博弈论可以将社会问题变成一个数学模型来计算推理,因此我们运用此模型 时,需要相对准确地核定博弈各方的支付大小,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设法改变 参数让博弈对自己更加有利。 3、 基本博弈模型的作用在于解决问题时更加容易去套,而不需要计算即知道博 弈的结果将是什么,因此对于分析问题是有益的。有了模型在,对于一些谈判, 容易让人站在博弈论的高度去分析它,这往往让人对谈判更加具有控制力。 4、 对于较为简单的事件,完全不需要学习博弈论即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我们现 实生活中的都自然而然的达到了博弈的均衡结果。 本周培训主要是讲的卡尼曼的前景理论和损失规避。 前景理论: 1、 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在确定的收益和 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 选择确定的好处。所谓 见好就收,落袋为安。称之为 确定效应”。 2、 在确定的损失和 赌一把”之间,做一个抉择,多数人会选择 赌一把”。 称之为反射效应”。 3、 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称之 为损失规避”。 4、 很多人都买过彩票,虽然赢钱可能微乎其微,你的钱 99.99%的可能支持 福利事业和体育事业了,可还是有人心存侥幸搏小概率事件。称之为 迷恋小概 率事件”。 5、 多数人对得失的判断往往根据参照点决定,举例来说,在 其他人一年挣6万 元你年收入7万元”和 其他人年收入为9万元你一年收入8万”的选择题中,大 部分人会选择前者。称之为参照依赖”。 损失规避: 如何理解“损失规避”?用一句话打比方,就是“白捡的 100元所带来的 快乐,难以抵消丢失 100元所带来的痛苦”。 前景理论最重要也是最有用的发现之一是:当我们做有关收益和有关 损失的决策时表现出的不对称性。对此,就连传统经济学的坚定捍卫者 保 罗?萨缪尔森,也不得不承认:“增加 100元收入所带来的效用,小于失 去100元所带来的效用。” 这其实是前景理论的第 3个原理,即“损失规避” (lossaversion ): 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 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行为经济学家通过一个赌局验证了这一论断。 假设有这样一个赌博游戏,投一枚均匀的硬币,正面为赢,反面为输。 如果赢了可以获得 50000 元,输了失去 50000 元。请问你是否愿意赌一把? 请做出你的选择。 A. 愿意 B. 不愿意 从整体上来说,这个赌局输赢的可能性相同,就是说这个游戏的结果 期望值为零,是绝对公平的赌局。你会选择参与这个赌局吗? 但大量类似实验的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为什么人们 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这个现象同样可以用损失规避效应解释,虽然出现正反面的概率是相 同的,但是人们对“失”比对“得”敏感。想到可能会输掉 50000 元,这 种不舒服的程度超过了想到有同样可能赢来 50000 元的快乐。 由于人们对损失要比对相同数量的收益敏感得多,因此即使股票账户有涨 有跌,人们也会更加频繁地为每日的损失而痛苦,最终将股票抛掉。 在卡尼曼所提的前景理论和损失规避中我也得到了很深的体会,尤其是在 我们工作中管理团队和业绩绩效的定制都能运用到。尤其是在业绩绩效的 定制中来运用。因为可以为了一个业绩制定 2 个不同的考核办法所达到的 效果就完全不一下,执行人的心态也会大不一样。比如: 1、底薪 +任务考 核。 2、总薪资 +任务考核。 1 个是递增 2 个是递增或递减。当人选择 1的时 候他的心态就是无所谓,我不完成任务也有底薪,选择 2 的人就不一样, 一开始就有很高的薪资来鞭策他,如果未完成任务就拿不到既定的薪资, 所以他的心态就不一样。相信选 2 的人会多于选 1 的人。其实不管选 1 还 是选 2 的人他们从内心里都在计算都在损失规避。但是在运用第 2 种的时 候制定人必须要亲身体会要知道任务量,这样才能制定合理的绩效。目标 的限定不要把未知的因素加入到团队里面去。因为未知等于陌生,陌生等 于恐惧,恐惧就等于攻击。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