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0759)《钢结构设计》作业标准答案.doc

西南大学(0759)《钢结构设计》作业标准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 姓名: 层次: 类别: 专业: 201 年 月 课程名称【编号】:  【 】     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一、1、单层钢结构厂房的结构布置包括厂房柱网的布设,高度的确定,温度伸缩缝的设置等,而确定这些的依据首先是必须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其次要满足结构坚固耐用、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以及注意符合标准化模数要求等。 2、厂房高度是指室内地面至柱顶(或屋盖斜梁最低点、或屋架下弦底面)的距离。厂房高度的确定必须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并应综合考虑空间的合理利用。 对于有吊车的厂房,不同的吊车对厂房高度的影响各不相同。对采用支撑式梁式吊车和桥式吊车厂房来说,厂房高度按式确定: H=H1+H2 H1=h1+h2+h3+h4+h5 H2=h6+h7 式中 H1― 轨顶标高。 H2― 轨顶至柱顶高度。 h1― 需跨越的最大设备高度。 h2― 起吊物与跨越物间的安全距离, 一般为400mm~500mm。 h3― 起吊的最大物件高度。 h4― 吊索最小高度,根据起吊物件的大小和起吊方式决定,一般大于1m。 h5― 吊钩至轨顶面的距离,由吊车规格表中查得。 h6― 轨顶至小车顶面的距离,由吊车规格表中查得。 h7― 小车顶面至屋盖斜梁最低点或屋架下弦底面之间的安全距离,应考虑屋盖结构的挠度、厂房可能不均匀沉陷等因素,最小尺寸为220mm,湿陷性黄土地区一般不小于300mm。 3、钢结构的材料选用原则是保证承重结构的承载能力和防止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脆性破坏,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荷载特性,结构形式,应力状态,连接方法,钢材厚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的。 4、(1)布置柱间支撑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满足房屋生产净空的要求; 2)应满足房屋纵向刚度的要求,同时还应考虑柱间支撑的设置对房屋结构温度变形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附加应力; 3)柱间支撑的设置应与屋盖支撑布置相协调,一般均与屋盖上、下弦横向支撑及垂直支撑设在同一柱距内; 4)每一温度区段的每一列柱,一般均应设置柱间支撑。 (2)下段柱的柱间支撑位置,决定纵向结构温度变形和附加温度应力的大小,因此应尽可能设在温度区段的中部,这样可以减少温度变形的问题。当温度区段长度不大时,可在温度区段中部设置一道下段柱柱间支撑。当温度区段大于120m时,可在温度区段内设置两道下段柱柱间支撑,其位置宜布置在温度区段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两道支撑的中心距离不宜大于60m,以减少由此而产生的温度应力。 (3)上段柱的柱间支撑,除在有下段柱柱间支撑的柱距间布置外,为了传递端部山墙风力及地震作用和提高房屋结构上部的纵向刚度,应在温度区段两端设置上段柱柱间支撑。温度区段两端的上柱柱间支撑对温度应力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 5、解:用填板连接而成的双角钢T形截面受压构件,若按实腹式受压构件进行计算,则填板间距S≤40i,对于双角钢T形截面时,i取一个角钢与填板平行的形心轴的回转半径。同时规定受压构件的两个侧向支承点之间的填板数不得少于2个。由于S≤40i=40ix=40×1.53=61.2cm,只需设置1块,而受压构件设置的最小数是2块,故该受压腹杆应设置2块。 二、1、解:根据《钢规》第7.2.2条第1款,式(7.2.2-1)及表7.2.2-1、表7.2.2-2,一个10.9级M16高强度螺栓的抗剪承载力设计值为: Nbv=0.9nfμP=0.9×1×0.35×100=31.5kN 高强度螺栓数量计算:n=V/ Nbv =110.2/31.5=3.29,取4个。 2、 H+W1=(N1-N2)cosθ 则:N1= N2=( H+W1)/2cosθ 式中:N1—斜拉杆承载力设计值; N2—斜压杆承载力设计值;N2=- N1 三、(1)在竖向平面内,起重机梁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max=14442.5kN.m。试问,强度计算中,仅考虑Mmax作用时起重机梁下翼缘的最大拉应力设计值。 解:梁需考虑疲劳,γx取1.0。 Mx/γxWnx=14442.5×106/(1.0×5858×104)=246.5N/mm2 (2)在计算起重机梁的强度、稳定性及连接强度时,应考虑由起重机摆动引起的横向水平力。试问,作用在每个起重机轮处由起重机摆动引起的横向水平力标准值Hk(kN)。 解:Hk=αPkmax=0.1×355=35.5kN (3)在起重机最大轮压作用下,试问,起重机梁在腹板计算高度上边缘的局部压应力设计值。 解

文档评论(0)

seunk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