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马氏文通》“字类假借”概述
摘 要:《马氏文通》对汉语词语的分类,至今依然在汉语语法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拟从“字类假借”的类别及其产生的原因、逻辑上“字类假借”的合理性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关键词:《马氏文通》;字类假借;合理性
作者简介:龚灵,四川大学锦江学院文传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中古汉语。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2-2139(20XX)-21--02
一、引言
词语的类别是对词的语法意义及在此基础之上表现出来的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分类。汉语由于词汇的特殊性,如没有明确的形态变化等,一直以来对汉语词类的划分的争议就一直不断。马建忠在《马氏文通》(后简称《文通》)中,将汉语词类划分为九大类,并对一些兼有两种性质的词语,借用了文字学中“假借”的术语,提出了“字类假借”(马建忠的“字”即相当于今天的词)。这一并不严格的术语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争议,甚至被批评为是对西方语法体系的机械模仿。本文拟从马建忠“字类假借”的类别及其产生的原因、逻辑上“字类假借”的合理性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二、《文通》“字类假借”的类别及其原因
(一)《文通》“字类假借”的类别
《文通》对“字类假借”并无专章论述,而是散见于各有关章节之中,涉及范围广,情况复杂,因此要对其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须得先对其整理归类。依据《文通》中所用之例,我们可以大致归为五大类十八小类,具体分类如下:
1.通名假借
(1)假借静字: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
(2)假借动字:圣贤之能多,农马之知专故也。
(3)假借状字: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2.静字假借
(4)假借名字:“王道”“王政”“臣德”“臣心”之类,“王”“臣”二字本公名也,今先于其他公名,则用如静字也。
(5)假借代字:“吾国”“吾家”“其言”“其行”诸语,“吾”“其”二字皆代字也,今则用如静字。
(6)假借动字:“饥色”“饿殍”诸语,“饥”“饿”本动字也,今则用如静字。
(7)假借状字:腹犹果然。
3.动字假借
(8)假借名字:孟尝君客我。
(9)假借代字:由我者吾,不我者天。
(10)假借静字: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11)假借状字: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
4.状字假借
(12)假借名字:嫂蛇行匍伏。
(13)假借静字: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14)假借动字:庄公寤生,惊姜氏。
5.连字假借
(15)假借名字:故九万里风斯在下也。
(16)假借动字:天子方删诗书,定礼乐。
(17)假借介字:射主不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18)假借状字: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马建忠认为:“字类凡九,举凡一切或有解,或无解,与夫有形可形,有声可声之字胥赅矣。字分九类,足类一切之字。无字无可归之类,亦类外无不归之字矣。”也就是说,马建忠认为词可以分为九大类,而每个词都可以归为这九大类别的某一类中,即字有定类。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马建忠发现在这些基本类别之外,某些词还具有别的类别的功能。因此,他提出了“字类假借”的概念。
(二)提出“字类假借”的原因
《文通》的理论基础一般学者都认为是西方各国的葛郎玛(grammer)。王力先生在《中国语言学史》里就说:“十九世纪末期,欧洲的语言学已经很发达了,而马建忠似乎并没有学过语言学,他所著的《马氏文通》只是受了西洋葛郎玛的影响。”[1]而宋绍年却指出:“《文通》的理论基础不仅仅是葛郎玛,而是包含了更为深刻的普通语言学理论。”[2]对此,我们更赞同后者。马建忠作为一个学贯中西的学者,对当时具有深远影响的普遍唯理语法不可能没有了解。“对中国语法学的拓荒者来说,普遍唯理语法所创立的语言共性理论及其所揭示的人类语言的共同的基本规律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它为马建忠提供了观察汉语新的视角和和分析汉语的有力工具。”[3]
马建忠或许正是在普遍唯理语法的指引下发现了语言之间的共性,于是他“积十余年之勤”探寻汉语的规律,以期实现“语言救国”的梦想。然而在对汉语的研究过程中他遇到了重重困难。一方面,他看到了汉语和拉丁语之间的诸多共同点,因此依据拉丁文对词类的划分,他也把汉语词类划分为九类。另一方面,他也察觉到汉语的独特性,比如西方词类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名词有单复数之分,动词有人称、时态变化等,而且词类和句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想象与真实:网络玄幻小说《诡秘之主》的空间叙事研究.pdf VIP
- GB 1499.2-2024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pdf VIP
- 2024~2025学年10月山东青岛城阳区青岛实验高中高一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详解版).pdf VIP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国庆双节小区物业安全温馨提示.doc VIP
- 《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docx VIP
- 长春易加科技-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pdf VIP
- 23CJ87-1 采光、通风、消防排烟天窗(一)参考图集.docx VIP
- 车辆GPS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完整.doc VIP
- 2-2《TIPS操作手册(公共代码管理子系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