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石刻文献的整理与出版.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浅谈民族石刻文献的整理与出版 摘要:《羌族石刻文献集成》的编纂与出版,为民族石刻文献整理、民族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了一个经典范本,为羌族文化研究做了科学、系统、完备的资料准备工作,其研究方法及材料本身的价值注定能够得到学界的重视和认可。 关键词:羌族;石刻;文献;出版 羌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但没有创制自己的文字(以党项羌为主体的西夏文除外)。研究羌族及羌区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历史和文化的史料,除口述传诵、实物留存、祖辈传承的民俗仪式,其主体部分则为用汉文记载的文献材料,包括史志、档案、契约文书、文集笔记、出土石刻。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文字史料存量有限,分布零散,且极易流失,亟需整合资源、加大力度发掘整理,抢救保护。我们有必要对羌族文獻做一次全面系统深入的整理研究,以便学界通过对羌族文化特点及成就的分析,说明羌族文化与中国其他民族文化之间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和交叉影响,展示其对中华文化的突出贡献,探索民族文献整理和文化繁荣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羌族石刻文献集成》的编纂和出版,便具有特殊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羌族石刻文献集成》于二0一七年二月由巴蜀书社出版,由阿坝师范学院图书馆研究馆员曾晓梅团队协作完成编纂、集释工作。完成一部民族石刻文献的汇编和考释工作,需要作者既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又有超强的社会活动能力。曾晓梅先生师从已故著名碑刻文献家、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毛远明教授,取得博士学位,著有《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线装书局,20XX)、《羌族研究文献资料索引》(巴蜀书社,20XX)等。长期在羌区从事石刻文献释读、校勘,利用石刻文献进行文史研究工作。《碑刻文献论著叙录》《羌族研究文献资料索引》的完成,为羌族石刻文献的整理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方法等提供了先期的理论支持和资料储备。长期的民族地区工作经历,使作者具备了访碑、拓碑的社会条件。基于这些基础的条件,整理者驾轻就熟地完成这样一部搜罗宏富、体例科学、录文校释严谨、考据精赅的羌族石刻文献整理研究集大成之作,便是水到渠成之事。 《羌族石刻文献集成》分四册出版,共280万字,系20XX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20XX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羌族碑刻文献整理与研究”)、20XX年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姚氏羌人文献搜集与整理”),荣获20XX年度全国“优秀古籍图书奖”。全书收录已公布及部分已出土尚未公布的汉代至民国羌区汉文石刻文献材料三百九十余通,其中包括四川省汶川、理县、茂县、北川及其他省市县羌区石刻。类型包括碑碣、墓志、摩崖、造像记等。内容涉及羌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羌人组织、古代地理、民族融合、人口迁移、姓氏名号、世系谱牒、风俗习惯、思想意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天文历法等,是国内外首部对羌民族石刻文献进行科学系统整理、考释、研究巨著。对羌族石刻文献留存、民族文化保护、石刻文献整理理论做了探索性、范本式的工作,其学术成就和现实价值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分析各家体例优劣,创立石刻文献整理研究新架构范式 纵观历代石刻文献整理成果,其主要体例有如下几种: (一)编制石刻目录。有南宋陈思《宝刻丛编》,南宋曾宏父《石刻铺叙》,清孙星衍、邢澍《寰宇访碑录》。此类著作简单著录所辑石刻基本信息(出处、时代、撰者),为据目索碑提供便利,但内容过简,编排体例亦不统一。 (二)目录加跋尾式。有北宋欧阳修《集古录》、北宋赵明诚《金石录》。此类著作存有部分录文,但不以录文为主体,在交代每通碑铭的基本信息的基础上,以跋的形式对碑文、相关史实等进行考证,具有即兴式、片段式的特点。 (三)录文。此类成果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周绍良《唐代墓志汇编》,此类著作,用楷书录文,汇为一編,为读者阅读、参考提供便利,但由于没有附原石图片及拓片,且录文出现部分错讹,也成为这类著作的局限性。 (四)拓片、图录汇编。有赵万里《汉魏六朝塚墓遗文图录》、北京图书馆金石组《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此类著作将石质文献转变为纸质文献,对碑铭文献的留存、保护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有图无文,不便参考。 (五)录文加跋尾。有宋洪适《隶释》等。其体例是先楷书迻录碑銘文,再以跋尾形式记录碑文基本信息,对碑文做相关文史考释。 (六)拓片、图录加录文。有朱亮《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中国文物研究所《新中国出土墓志》。此类著作方便文图对照。 (七)图录、录文加考释。有毛汉光《唐代墓志铭汇编附考》、王其袆、周晓薇《隋代墓志铭汇考》。 (八)碑石提要、图录、录文、考证加校注。如毛远明《汉魏六朝碑刻校注》。不仅录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