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易经》(中).docVIP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易经》(中).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易经》(中)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易经》是一部很古老的筮占书,记录的是初民占卜吉凶的材料,其文字和语言叙述应该和后来发现的甲骨卜辞有某些共同特征。因此,不宜过于使用后世的文字理解或思想观念来释读《易经》,而是要尽量从它产生和形成时期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来考虑其内涵。参照甲骨文或金文等早期文字,从古文字的角度来看待《易经》,将不失为一个较好的研究角度。上文针对《易经》中的《乾》至《比》卦中的一些文字,对照它们在甲骨卜辞中的用法,结合《说文解字》等文字学资料,做了一些尝试性阐释。这里赓续前篇,对《小畜》至《家人》卦中的某些文字继续辨析。 关键词:《易经》;卦爻辞;卜辞;古文字 在上篇中,我们针对《易经》中的《乾》至《比》卦的一些文字,对照它们在甲骨卜辞中的用法,结合《说文解字》等文字学资料,做了一些尝试性阐释。本文赓续前篇,对《小畜》至《家人》卦中的某些文字继续辨析。同上篇一样,本文所引《周易》经传原文,除特别注明外,均出自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明胡震亨、毛晋同校,万历间刊刻,哈佛大学汉和图书馆藏本),不再出注。 8.《小畜》 畜,陆德明《经典释文·周易音义》:“本又作蓄。……积也,聚也。卦内皆同。”[1](P37)李镜池认为:“《小畜》、《大畜》,两个农业专卦。‘畜’字之义久已湮没,解者训畜积、畜养或畜止,均误。幸《说文》‘畜’字下重文作,引《鲁郊礼》从田从兹,又解‘兹’字曰‘草木多益也’,因知‘畜’是的简体,意为田里草木多益,即滋生谷物。”[2](P500) 我们认为,李氏所说尽管大致不误,但他以“兹”解“畜”似有可商。兹,甲骨文作“”,乃是“丝”字。《说文解字·田部》:“畜,田畜也。淮南王曰:‘玄田为畜。’ ,《鲁郊礼》畜从田从兹。兹,益也。”段玉裁注:“田 畜谓力田之畜积也。……艸部曰:蓄,积也。畜与蓄义略同,畜从田,其源也;蓄从艸,其委也。”[3](P697)也就是说,“畜”字同“蓄”,本义是田地耕作所积蓄。鲁之郊礼之“畜”,大概就是秋收之后的报成之祭,以答谢、庆祝丰年也①。马王堆帛书《易经》“小畜”作“少”[4](P13),“大畜”作“泰蓄”[4](P2)。按:《说文解字·丮部》:“孰,食饪也。……《易》曰:‘孰饪。’”段玉裁注:“饪,大孰也,可食之物大孰,则丮持食之。”如此,则“孰”即“熟”,“小畜”即“小熟”或“少熟”,小有收成也。同理,《易》卦之名《大畜》者,大蓄、大熟也,是收成大好、大丰收的意思。 九五:“有孚挛如。”按:《中孚》九五亦云:“有孚挛如,无咎。”《说文解字·手部》:“挛,系也。”段玉裁注:“系者,絜束也。《易·小畜》‘有孚挛如’,马曰:‘连也。’虞曰:‘引也。’挛者,系而引之。”盖谓把俘虏绑缚起来,牵引其前行。 9.《同人》:“同人于野,亨。” 《说文解字·部》:“同,合会也。”即聚合的意思。《诗经·豳风·七月》:“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郑玄《笺》:“其同者,君臣及民因习兵俱出田也。”[5](P500)“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郑玄《笺》:“既同,言已聚也。”[5](P505)《诗经·小雅·吉日》:“兽之所同,麀鹿麌麌。”毛亨《传》:“同犹聚也。”[5](P656-657)因此,高亨释此卦辞为:“同人犹言聚众耳。”又说:“同人于野或指田猎之事而言。”释初九爻辞“同人于门”云:“国有大故,君致万民于门有所询也。”六二“同人于宗”谓:“或指祭祀行赏宴饗之事而言。”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谓:“盖有一军被敌人围攻,将就歼灭,相聚大哭,乃突围而走,幸与援兵相遇,而转败为胜。”上九“同人于郊”谓:“疑指祭祀之事而言。古者祀上帝于郊,因而此祭亦名郊。”[6](P200-202)李镜池先生则以此卦为“军事专卦”,同人于野、于郊,是“为了打仗,在郊野征集农民,挑选士兵”;同人于门、于宗,是“战前出兵准备”,而“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九三)、“乘其墉,弗克攻”(九四)、“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则是战争的各种不同情况[2](P510-512)。 今按:于省吾先生认为,同,“当是祭名。”[7](P2854)同人,即聚集众人举行祭祀。至于“于野”“于门”“于宗”“于郊”,乃祭祀的不同场合、情形而已。 10.《大有》:“大有,元亨。” 《大有》卦,郑玄释云:“大臣有圣明之德,代君为政,处其位有其事而理之也。……又能长群臣以善使嘉会礼通,若周公摄政,朝诸侯于明堂也。”王弼注谓:“上下应之,靡所不纳,大有之善也。”[8](卷3,P19-20)《经典释文》云:“《大有》,包容丰富之象。”无乃引申太过。高亨、李镜池两位先生均理解为“大有

文档评论(0)

wh458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