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助力人生,欢迎关注小编!
路过课本的世界
最勇敢的选择:将以有为也
课 文:
《指南录后序》(苏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三)
作 者:
文天祥
● 原文摘录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①
● 课本注解
①古人说:“将以此有所作为。”昔人指唐人南霁云。安史之乱中,南霁云与张巡等同守睢阳,城破被俘,叛军命他投降,他不回答。此时张巡呼他共同赴死,他笑道:“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不屈遇害。事见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 注解溯源
一句“将以有为也”,是忍辱偷生,
是为大义而不顾惜个人名节得失的选择。
课本中的注解简要解释了“将以有为也”这句话的来历,但可能有些同学还是不明白这是什么样的艰难选择。
安史之乱时,睢阳城被叛军围困,张巡、许远等率兵抵抗。情势危急,南霁云奉命突出重围到临淮城向驻守当地的贺兰进明求救兵。但是贺兰进明不肯出师相救,原因是他“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与此同时,贺兰进明还看中了南霁云的忠勇,想留下他为己所用,便设宴利诱之。宴席上,南霁云为表达回到睢阳城杀敌平叛的决心,断指明志。
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
虽然感动于南霁云的忠勇和矢志杀敌之志,但贺兰进明还是无出兵相救之意,南霁云便出城回去。离开之前,他拔箭射入塔砖明誓:“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后面,就是课本注解里谈到的睢阳城被攻破,张巡、南霁云等均被俘。叛军拿刀逼张巡投降,张巡坚贞不屈,叛军又叫南霁云投降,南霁云没有吱声——他其实想忍辱不死,以后再有所作为:“将以有为也。”而此时,张巡对他说“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南霁云便也谈笑赴死。
很多时候,忍辱偷生是贪生怕死的表现,但南霁云的一系列行为——不为诱惑断指明志、射箭明誓、谈笑赴死,让人清晰地看到他所说的“将以有为也”不是贪生怕死的托词。在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中,主角本来是张巡,南霁云之所以能“抢戏”成功,经常被人称颂,也正是这个原因。
选择“将以有为也”这条道路,
要有多大的牺牲精神和勇气才能支撑下来!
要知道的是,南霁云的“将以有为也”只有打算,最终并没有实施。之所以被赞颂,是基于他舍生取义、谈笑赴死后,人们倒推认为他既然能舍生取义,如果真的忍辱偷生了,最终一定也能取义。
但是,如果处在无法明确究竟是“苟且偷生为求大义”还是“贪生怕死找个理由活下来”的时候,很多人是会选择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心的。于是,选择“将以有为也”就成了《无间道》里的卧底——你说你是好人,谁能证明你是好人呢?这么做需要承担各种风险,别人的误解是最轻的了,自己乃至家人朋友的名节、生命都有可能搭进去。更何况一些宵小之徒,经常拿这种大义作为贪生怕死、忍辱偷生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这就更把“将以有为也”这件事置于难以解释清楚的境地。
历史上选择“将以有为也”这条道路的,过程和结局总是让人唏嘘,比如程婴和李陵。
程婴算是这条路上的成功者。当赵氏遭遇灭门之祸后,他和公孙杵臼分好工,公孙杵臼慷慨赴死,他则以卖友卖主的形象活下来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将以有为也”。当赵氏重归荣耀后,程婴选择自杀,“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个中艰辛,不仅《史记》多有记述,后来很多的戏曲、传奇故事、电影也有表现。
李陵的付出则更让人看到“将以有为也”这条道路的艰辛。李陵以五千士卒对抗数万匈奴主力军,苦战多日,伤敌无数,终因矢尽粮绝而被俘虏。被俘后,他投降匈奴。好友司马迁和其他相信李陵的人都认为:“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但可惜的是,还有很多人要么不信任他,要么嫉妒诬陷他,要么不负责任地传播虚假消息,导致汉武帝大怒,杀了李陵的家眷,还把为李陵说情的司马迁处以宫刑,断绝了李陵的念想和后路。
你看,选择“将以有为也”这条道路,像程婴般成功,虽令人景仰,但结局终归惨烈;若像李陵般不受支持和信任,那必然是失败的。所以,“将以有为也”是最勇敢的选择,敢选这条路的人,要有多大的牺牲精神和勇气才能支撑下来啊!
文天祥借“将以有为也”表白自己的一片忠心,
这是他写作《指南录后序》时最大的心结。
1276年,元军包围了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文天祥出使元营议和。谈判中,他不惧元军威胁,痛斥元将伯颜,于是被元军扣留。之后,南宋又派代表前往元大都(今北京)请降,元军便押着文天祥一同北上。这时,文天祥准备自杀,但他最终决定“隐忍以行”。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