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前 言
花灯是云南地方戏曲的主要剧种,是一种古老的民间社会活动。
源于明代,流行于全国各省各地,而玉溪花灯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它
有六百余年发展历史,到目前它仍以其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形式独
树一帜,是云南地方剧种的一支奇葩。玉溪花灯与玉溪文化根脉融为
一体,成为了玉溪人精神世界血脉相连、休戚相关、不可分割的一部
分。在玉溪,无论你走到哪里—公园、广场还是庭院、村寨都能看到花
灯表演,小则三五成群,多则人头攒动,它已成为玉溪人的精神食粮,
并且,“新灯”的问世,“五大调”声腔的形成,不但开启了花灯变革的先
河,更对整个云南花灯的发展形成产生重大的、决定性的影响,进一
步确立了玉溪花灯在云南灯坛中的地位,而玉溪,也有了“花灯之乡”
的美誉。在 2006 年玉溪花灯也选入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的名 。
但目前,国外对云南花灯(玉溪花灯)的研究尚不太清楚,仅国内就有
不少的研究,如严伟的《玉溪花灯与新农村建设随想》,田建华的《花灯
音乐的改革与创新》等,还有一些发表在网上、报上的文章如《解析玉
溪花灯》、《玉溪花灯崴天下》等。纵观前人研究,虽然切入点很多,但
是对其历史性追踪的比较多,在传承和保护方面阐述的特别少,对其
流传,尤其开放性市场化传承所涉及的方面,社会原因,市场机制的
探究也少。本文将从这些方面来对玉溪花灯进行重点研究,这也是本
课题希望有所突破、有所创新的方面。希望通过此次研究,玉溪花灯
能在人们的关注下更好地、不断地发展下去。
一、玉溪花灯概述
- 1 -
人类在书写不同历史和不同文化时,地理的意义举足轻重。与大
多数外省不同,云南省群山连绵,多斜坡,少平地,平地是最珍贵的资
源。群山环抱的大片平地,成为坝子。在滇中的大坝子的玉溪,气候温
和、土地肥沃、水草丰盛、交通方便,是百姓安居的乐土。云南玉溪花
灯就是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下孕育发展的一种民间艺术,再加上云南山
高皇帝远,居民天性十足,不受繁文缛节制约,加之本地缺乏广泛的
世族阶层,也没有更多的文人插手,乡民的花灯就十分兴盛。
(一)历史沿革
据我所知云南二十五种少数民族,真正名副其实的本地土著居民
不足一半,以怒江一带为多,其余大半民族,都是在数千年漫长的中
国历史中牵涉而入。汉族入滇较为零散,有计划大规模迁入是在明朝。
移居云南的少数民族,有口耳相传的古歌追溯其来源,入滇汉族,同
样对祖先血脉念念不忘。汉族进入云南,花灯随之传入,汉族大规模
入滇,花灯逐渐蔚为大观,兴盛发达。传入云南的汉族民间花灯演唱,
阻隔在中国西南高原的群山之中,与遥远的故土失去联络,得以保持
古老面貌并自成一体,成为云南特有的民间演唱艺术。
1、明代
据史料考证始自明代施行军民屯田制始,江南军民大量移居玉溪,
他们带来的江南文化与玉溪土著文化开始融合。《云南图经志》(明景
泰六年,公元 1445 年刊印)曾记载当时新兴州(今玉溪):“其俗好讴,
州中夷汉杂处。其少年,美声气,喜讴歌,清明良夜,放意自适,处处
乡闻。或以娱饮,或以劝耕。夫人女子为之,而面见无愧色。盖俗之流
也。”这一描绘则是当时玉溪花灯广为流传的生动记录。而他们当时
所“讴”之歌,就是当时从江南和中原传入的明代小曲和本地的民间歌
谣。它们成为后来花灯音乐的渊源之一。军民平时为农,战时为兵,闲
- 2 -
暇和逢年过节,结队嬉戏玩耍,载歌载舞,祭祖拜神,其歌舞的主要形
式就是花灯。因为花灯是乡间俗曲,不是文人大戏,房前屋后,田头地
脚,均可以说说唱唱,消愁解闷以为乐。
2、清代
至清初,玉溪的戏曲始见于文字记载。康熙五十三年(1714)《新兴
州志》载“二月望日”、“演剧五月”。当然,更多的演剧活动,还是与玉溪
迎神赛会的社火活动,即迎土主神联系在一起的。清康熙九年,清王
朝明令散军为民,休养生息,云南人民的生活生产趋于安定,经济社
会得到巨大发展,社会中的花灯活动随之从过去单纯的祈求丰年而转
为向富民拜年,花灯开始从社火中分离出来,其功能也逐步从娱神转
为娱人。
至清同,光年间,玉溪花灯除继续参加迎神赛会的社火活动外,相
续建立了玉溪上汕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全国】汉字听写大会竞赛考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新高三第一次班主任会议,校长讲话:凝心聚力战高三,担当使命育栋梁.docx
- 《化学抛光和电解抛光》.ppt VIP
- 校园内施工安全教育课件.pptx VIP
- 某某村党群服务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2023年电动自行车换电站相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VIP
- Q-CR 517.2-2023铁路工程喷膜防水材料 第2部分:喷涂橡胶沥青(OCR).pdf
- (王红)《遣戍伊犁日记》《叶柝纪程》录文.doc VIP
- 一种用硅藻土助滤剂废弃物制备纳米白炭黑的方法.pdf VIP
- 数字化转型之数据治理解决方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