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寻衅滋事罪与聚众斗殴罪的区别
一、聚众斗殴罪:
是指为了报复他人、争霸一方或者其他不正当目的,纠集众人成
帮结伙地互相进行殴斗,破坏公共秩序的行为。
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是指在聚众斗殴中起组织、指挥、策划作用
的犯罪分子)、积极参加者(起发挥重要作用的人或者在斗殴中致伤、
致死他人着 )才构成该罪,其余人则不为罪(一般参加者:可以治安处
罚)。该罪构成要件如下:
1、侵犯客体的是:公共秩序。往往同时会造成公民的人身权利和
公私财产权利受到侵害的结果。侵犯的主要不是特定的个人或者特定
的公私财务,而是用聚众斗殴的行为向整个社会挑战是本质特征。
2、客观方面:表现为纠结众人结伙殴打的行为。主要是指出于私
仇、争霸等其他不正当目的。“聚众” :人数众多,三人以上。“斗殴” :主
要是指的采用暴力相互博斗殴打。往往是约定时间、地点。
从行为构成要件上分析,是由聚众和斗殴两个复合行为构成的犯
罪,且两者相互依存,存在因果关系,即为实施斗殴而聚众,聚众的
的只能是斗殴,而不能是其他。
其行为必 由聚众和斗殴两部分构成,其报复打击对象是特定明
确的人,多表现为成帮结伙的殴打,其犯罪对象一般亦并非只是被动
挨打。该罪的犯罪地点、场所不限,以公共场所较为常见。
3、犯罪主体:聚众斗殴罪的主体是实施聚众斗殴的首要分子和其
他积极参加者,实施聚众斗殴犯罪的主体往往具有一定的黑恶背景,
或为一定数量的社会闲散人员组成的团伙,具有群体性。
4、从犯罪动机和行为特征上分析,聚众斗殴的动机一般表现为
逞强争霸及团伙间的循环报复等,其行为特征通常表现为通过纠集多
人,相约斗殴来恐吓、制服对方,达到称王称霸的非法口的。为取得优
势,通常会事先组织、策划、分工,并准备器械用于斗殴。
二、寻衅滋事罪:
是指肆意挑衅,随意殴打、骚扰他人或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
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
客观方面表现 :肆意挑衅、无事生非、无理取闹,横行霸道,破坏
公共秩序,情节恶劣,或者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行为,其犯
罪对象一般不特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1、寻衅滋事罪的殴打行为则带有很大随意性,多表现为临时起
意、一时性起,全凭个人好恶,一般并无明显的首要分子,参加人数众
多也非必要要件。行为人平时是否“动辄”殴打他人,其犯罪行为是否
具有常习性也是判断的辅助标准之一。当寻衅滋事的行为方式表现为
相互打斗时,由于其中的一方是因无辜受打而被迫还击的,主观上无
破坏公共秩序的故意,所以只有肆意挑起事端、随意殴打他人的一方
才能构成犯罪。
2、从犯罪动机和行为特征上分析,寻衅滋事的动机在于发泄或满
足行为人的不良情绪,其特点表现为在殴打他人的起因、殴打对象、殴
打手段上均具有相当的随意性。殴打对象上的随意性反映了行为人殴
打他人就是为了取乐、发泄或者谁妨碍了他耍威风就殴打谁,寻衅打
人的对象具有不特定性。殴打手段、方式的随意性是指殴打他人具有
突发性,选择的殴打手段、器物、打击部位和力量因时因事因人随心
所欲。
同时,相对于聚众斗殴犯罪,寻衅滋事犯罪卞体成员内部一般没
有组织、策划、分工的行为,在施行犯罪行为时亦表现出一定的随意
性。
三、二者区别:
(一)、起因与表现形式不同。
1、聚众斗殴罪是指聚集多人进行斗殴的行为,客观方面往往表
现为基于某种原因,而使行为人觉得对方侵犯了自己的某种“合理利益”
而产生斗殴之念,即“事出有因”,其多出于逞强争霸、报复泄愤等动机
而实施,殴打或殴斗对象明确,且其作为共同犯罪的特殊形式之一,殴
斗或殴打之前必 有聚众这一准备过程,体现为一种有组织、有准备、
甚至有分工的犯罪行为,行为人必 都明知自己犯罪故意的内容,对
斗殴的实施时间、地点都是事先确定,并通知了对方,犯罪对象上也
只针对被斗殴方实施,具有共同斗殴的目的,即很强的聚众性。这里
的聚众一般是指一方纠集三人以上,同时从立法本意来看,双方必
都有聚众的故意和行为。
2、寻衅滋事罪是指寻衅滋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其一般是基
于目无法纪、藐视社会公德之原因,为了开心取乐、寻求精神刺激、显
示威风、肆意发泄低级、不满情绪而“无事生非”,其犯罪故意往往产生
于寻衅滋事行为的同时,没有事先的准备和明确固定的侵害对象,侵
害或殴打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