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苗族“巴岱”吃猪祀
摘要:苗族“巴岱”的“吃猪祀”也称“椎猪祀”,是一种流行于腊尔山苗族地区的盛大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典。“吃猪祀”作为苗族“巴岱”原始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承载的文化含义特别丰富,从侧面可以直接体现出苗族传统文化的特质,尤其是对苗族“巴岱”祭祀仪式音乐的探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苗族“巴岱”“吃猪祀”反映了苗族人数千年来的历史变迁和民俗生活,展现了苗族人热爱生活、追求生活,以及追求“真、善、美”的高尚情操。为了保护与发展苗族传统文化,我们在考证与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源流、形式、内容、文化特征等进行了探究,以弄清“巴岱”吃猪祀的艺术特点、发展演变规律以及在民俗生活中的运用方式等。
关键词:苗族;巴岱;吃猪祀;法事;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21X(20XX)03-0106-09
苗族“吃猪祀”也就是苗族“椎猪”仪式,是苗族民间一种盛大的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仪典。在祭祀仪式中,“巴岱”主持祭祀仪式,“巴岱”在苗族社会里既是主持宗教祭祀仪式的神职人员,同时充当祛病救人、消灾避祸的“巫医”。苗族“吃猪祀”流行于苗族聚居区,不同地区的“椎猪”仪式又稍有区别,湖南与贵州苗族的“椎猪”仪式就有所不同。尽管苗族“吃猪祀”在各大苗区的程式和表现上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但其对苗族原始宗教祭祀形式的理解和整体表现内涵,都具有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共同特征,不仅仅能表现苗族原始宗教的遗风,而且能表达人们对祖先、神灵的至上膜拜。笔者认为,“吃猪祀”是腊尔山苗族人在长期艰苦卓越的民族斗争和自然抗争过程中凝练出来的民族兴奋剂,也是腊尔山苗族独具特色的民间宗教艺术。苗族“椎猪”仪式与“椎牛”仪式大同小异。我们发现,苗族人椎猪与椎牛,是依据各村寨的习俗、姓氏而定。这种习俗也是以单户人家为主,由亲戚朋友协同操办。苗族“吃猪祀”活动源于苗家人病痛或求子,在“巴岱”或仙娘的指示下,对祖先神许下椎猪大愿,期限或1年或2年,届时如期举行。从巫文化角度观察,“巴岱”是通过椎猪、吟唱和歌舞来进行祭祀活动的,巫术的祭祀仪式常常采取象征性的椎猪、吃猪及歌舞等形式,并使用某种被认为赋予法力的实物和咒语。在“吃猪祀”活动中,苗族“巴岱”是主角,传说他是能沟通人与神之间联系的神秘人物。在苗族社会里,“巴岱”通常被看作具有某种超自然能力的特殊人,而实际上“巴岱”就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人。苗族“吃猪祀”活动几乎伴随着苗族整个历史,这种行为在祭祀仪式中往往使人容易进入痴迷状态,这也是人们常常提到的“阈限”①①“阈限”这一概念的提出最早源于法国民俗学家范·盖纳普。所谓“阈限”就是“从正常状态下的社会行为模式之中分离出来的一段时间和空间”,因此,“阈限”既是过程也是状态。在范·盖纳普的分析框架中,仪式的进程包括三个步骤:一是与日常生活的各事物分离。这其中所涉及的是从经过门槛状态过渡到一个仪式的世界里,而这个世界脱离了日常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二是对导致奋力状态的危机的某些层面制定一个模拟的情形,在此过程中,对日常生活结构的设定既受到阐明,又受到挑战;三是重新进入日常生活的世界。 阶段。对苗族群体来说,“吃猪祀”是被组织成社会所认可模式的宗教仪式,同时其也可以被看作一种原始宗教习得行为方式。
一、苗族“巴岱”吃猪祀的内容与形式
苗族“吃猪祀”流行于湘鄂渝黔边邻的苗族聚居区,腊尔山地区最为盛行,它是苗族祭祀祖先与神灵的一种原始宗教祭祀活动。在湘西苗族地区,人们举行祭祀仪式,祭拜“剖尤(蚩尤)”在内的祖先和雷公。“吃猪祀”(又称为“椎猪祀”),苗语叫“侬钯” 。它与苗族“巴岱”原始宗教祭祀中的“椎牛”“接龙”合称为苗族“巴岱”原始宗教三大祭祀仪式。有的学者认为,在“吃猪祀”仪式活动中,被祭祀的是苗族远古发明饲猪方法的祖先夫妇俩,苗族人敬称为“钯贵”(猪神),一旦苗族人家如有人患了重病急症,或出了官司口角,或出现恶梦恶兆,则被认为是猪神捉弄到家,得延请苗巫向猪神许愿,求其保佑转危为安,化险为夷。若如了户主愿心,便择日还一堂猪神愿,表达虔诚的谢意。巫词称猪神为“拔郎祝林,浓郎祝共”(汉语即女中最大的,男中最老的),或称之为最大的钱神,最大的财神,陪同他俩享供的是一位穴居的女祖,叫“奶郎单(苗语汉译为迷翁)”,参加祭祀活动的一位重要人物是舅爷,他不到堂,法事不能进行[1]。从这些母系社会的习俗和血祭、毛祭、尸位祭的方式及苗族巫教产生的时代看,苗族“吃猪祀”这种祭祀仪式活动起源于远古母系晚期,应该属巫文化的范畴。在腊尔山苗族地区,保留了较多原始宗教和自然宗教的文化遗留,由于历史的原因,数千年来,苗族人对蚩尤的崇拜最为明显,其三大传统的宗教祭祀仪式“椎牛”“椎猪”“接龙”的缘起就与蚩尤的神话传说有着密切的联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