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配角」的辉煌与寂寞.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要配角」的辉煌与寂寞 摘 要:《三国志》成书后,学者一度热议三国时期的“正统”之争。陈寿、司马光等以曹魏为正统,朱熹、郝经等以蜀汉为正统,即“尊曹抑刘”与“尊刘抑曹”之争。唐宋以来,民间文学中大体上以刘备为正统,视曹操为篡夺者。[1]因此,早期的民间三国故事中,刘关张、诸葛亮多作为故事主角,曹操一方则被塑造为强大的反派,故事就在正反派的激烈冲突中展开。[2]然而孙吴作为三国中同样重要的一方势力,根本没有争夺“正统”的资格,但也同样没有背负“篡夺”骂名的可能性,是三大势力中最为低调的一方。元明时期流传的《三国志通俗演义》从史书中擢选孙吴势力故事,填补了前朝文学的空缺,但总体上看,孙吴方面的情节最少,人物形象也比较欠缺,学者们对《演义》中有关孙吴方面的情节之注意,也多不如曹刘等主要人物。兹选取几位孙吴势力的主要角色,略谈其文学形象与史实之落差,兼论《演义》中配角形象塑造的成因与手法。 关键词:《三国志》;人物形象 作者简介:赵子健(1995-),男,回族,安徽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文学、语言与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XX)-26-0-03 一、「小霸王」与他的忠仆们:孙策在三国文学中的形象(兼谈程普等所谓「先出诸将」) 孙吴势力早期的两位领袖孙坚、孙策出身行伍,素称“轻狡”[3]“骁雄”[4],作战时往往亲历战阵,以身涉险,但《三国志》中所载孙坚、孙策事迹,更侧重其胆略而非勇武。如孙坚少年为小吏时,虚张声势追斩海贼[5];孙策脱离袁术转战東南时,“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6]等。至于孙策是否如《演义》所云勇武过人,可靠的证据极少。有关孙策个人武勇的第一处史料证据,见于《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 (刘繇)使慈侦视轻重,时独与一骑卒遇策。策从骑十三,皆韩当、宋谦、黄盖辈也。慈便前斗,正与策对。策刺慈马,而擥得慈项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7] 这场规模极小的遭遇战中,孙策一方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以情势而论不可能存在演义中孙策、太史慈个人单挑数十回合的情况,更可能是一场小规模的混战,太史慈与孙策的交锋亦不过战场上的瞬息而已,故不宜据此认定孙策的个人武艺。另一次孙策亲自出手的事件发生在遇刺时,裴松之引述《江表传》中的记载: (许)贡奴客潜民间,欲为贡报仇。猎日,卒有三人,即贡客也。策问:“尔等何人?”答云:“是韩当兵,在此射鹿耳。”策曰:“当兵吾皆识之,未尝见汝等。”因射一人,应弦而倒。余二人怖急,便举弓射策,中颊。后骑寻至,皆刺杀之。[8] 在这次事件中,孙策仅射杀一人,却身负重伤,其武艺依然无从论断,况且此事真伪尚且存疑,孙盛认为: 《江表传》说策悉识韩当军士,疑此为诈,便射杀一人。夫三军将士或有新附,策为大将,何能悉识?以所不识,便射杀之,非其论也。[9] 倘若我们只读《三国志》而不看《演义》的话,或许并不会产生孙策骁勇过人这种印象。据史书记载,孙策在战场上并非带头冲锋,而是居中指挥。孙策向朝廷上表自述其战场经历: 臣以十一日平旦,部所领江夏太守、行建威中郎将周瑜,领桂阳太守、行征虏中郎将吕范,领零陵太守、行荡寇中郎将程普,行奉业校尉孙权,行先登校尉韩当,行武锋校尉黄盖等,同时俱进。身跨马擽(掠)陈(阵),手击急鼓,以齐战势。吏士奋激,踊跃百倍,心精意果,各竞用命。越渡重堑,迅疾若飞。火放上风,兵激烟下,弓弩并发,流矢雨集,日加辰时,祖乃溃烂。锋刃所截,焱火所焚,前无生寇,惟祖迸走。[10] 可见孙策身为主帅,在战场上的职责应该是指挥全军实施有计划的统一行动,并激励士卒踊跃杀敌,并非亲身披坚执锐,斩将搴旗,反倒是孙策身边的勇将(甚至文臣)舍命捍卫他的个人安全。如程普: 策尝攻祖郎,大为所围,(程)普与一骑共蔽扞策,驱马疾呼,以矛突贼,贼披,策因随出。[11] 又如虞翻: 策讨山越,斩其渠帅,悉令左右分行逐贼,独骑与(虞)翻相得山中。翻问:“左右安在? ”策曰:“悉行逐贼。”翻曰:“危事也!”令策下马:“此草深,卒有惊急,马不及萦策,但牵之,执弓矢以步。翻善用矛,请在前行。”得平地,劝策乘马。策曰:“卿无马奈何?”答曰:“翻能步行,日可三百里,自征讨以来,吏卒无及翻者,明府试跃马,翻能疏步随之。”[12] 据此可知,孙策纵然有武勇,也不会超过其麾下职业性的斗将或勇士。 用军事眼光看来,“善于临阵指挥”与“个人武艺出众”完全不是一回事;不过,在没有战场经验的文人眼里,二者似乎很容易混为一谈。“跨马擽陈,手击急鼓,以齐战势”的孙策,也因此被后世文人演绎为武艺高强、喜好带头冲锋陷阵的沙场斗将。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