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祝寿匾额中体现的敬老尊老思想
打开文本图片集
敬老养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礼仪之邦的文明标志,更是儒家和谐社会的思想内涵。尊老礼制古已有之,早在西周时期的《礼记·曲礼》就有关于敬老的原则:“年长以倍,则父事之,十年以长,则以兄事之”“群居五人,则长者必异席”“谋于长者必操几杖以从之。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可见,早在周朝时期,尊老已作为一项国家的礼制受到帝王的重视。在古代,受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医疗水平低下,医疗条件很差,人们的寿命普遍较短,很多人四五十岁就已死去,因此才有“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的说法。
(《礼记·王制》载:“凡养老,五十养于乡(乡学),六十养于国(国中小学),七十养于学(大学)”“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此处的杖指的是鸠杖(杖头刻有鸠形的拐杖)。《孟子·梁慧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还提出了当时流行的“为长者折枝”的敬老风俗。关于鸠杖的来历还有一说是源于汉高祖刘邦。《风俗通》云:“汉高祖与项籍战京素间,遁丛薄中。时有鸠鸣其上,追者不疑,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赐老人也。”刘邦称帝后以为全赖鸠鸟神助,遂刻鸠头拐杖赐给老人,得杖者引为荣耀,持此杖到官府乃至朝廷见官无人敢阻,故有“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的说法。《后汉书·礼仪志中》:“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玉杖,鳆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玉杖,长九尺,端以鸠鸟为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可见在汉代为老人刻制鸠杖已成定制。此俗各代一直沿袭至今。见诸于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的匾额有“鸠杖荣扶”匾额。
进入封建社会后,历代王朝都有不同程度的赈济年长者和鳏寡孤独的措施,这对社会风俗起着导向作用。民间社会风俗则仍然运载着儒家敬老养老的理想,并由古代理想的礼仪形式内化为人们的心理情感,凝结成为一种带有规范性、秩序性的社会道德意识。
祝寿是敬老养老的具体礼仪形式之一,《诗·风·七月》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眉寿,长寿也。《毛传》:“眉寿,豪眉也”,孔颖达疏:“人年老必有豪毛秀出,故以豪眉为寿者相,因用以祝寿之辞。”《诗经》作为西周时期的文学作品,可见为老人祝寿早在三千年前已成风俗。在古代,民间有为老人祝寿恭送寿匾的风俗,匾文多表达了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为祈祝或称颂老人高寿。匾文用辞有以下几种形式:
直接祈祝老人健康长寿、称颂其品德高尚,匾文直白、易懂,常见用辞为“年高德劭”“长德大年”“德寿双高”“节寿双高”等语,见诸于匾额的就有“寿山福海”“硕德大年”“德寿双高”“节寿双高”“令德寿岂”“品重五朝”“香山旧侣”“遐龄曼福”等匾额。
称颂匾主人品德高尚,并经常用一些古代年龄的代名词,如“耆(六十岁)”“花甲(六十岁)”“杖国(七十岁)”“古稀(七十岁)”“杖朝(八十岁)”耄耋(八、九十岁)”等语称颂寿星的寿龄,见诸于匾额的有“硕德杖朝”“耆德杖朝”“古稀集庆”“懋德杖国”(耆德杖国)“甲满花龄”“耄勤不倦”等匾额。
古人为了表达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美好祝愿,以古代喻指长寿之星的星宿称颂老人。一般以南极星喻指男性,婺星指代女性。南极星,古时以日月所会之处为次,日月一年十二会。南星为十二星之一,即老人星,古人迷信将其作为长寿老人的象征。《史记·封禅书》“寿星祠”索引:“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后世遂以其为长寿之星喻指男性高寿。婺星,古星宿名,即“女宿”,旧时用作对妇女的颂辞。见诸于匾额的有“东籍南星”“辉应南极”“南极星辉”“婺星永焕”“婺照萱荣”“婺星腾辉”“婺焕中天”;另外,在民间还常用象征长寿的椿树指代男性、宜男多子的萱草与女性联系起来,称颂老人高寿多福,这样的匾额在民间广泛运用,如“寿并灵椿”“萱庭春永”“萱花永芳”“萱堂舂永”“椿萱并茂”“椿萱荣茂”“椿萱远荫”等匾额都是旧时为老人祝寿所用。
一些长寿的动物,如仙鹤、一些长青不凋的植物,如松、竹、王母娘娘居住的瑶池,古代神话中仙人食用的果品,如食后可长生不老的蟠桃、神丹灵果等喻示老人长寿安康,因此,常被古人作为祝福语用于匾文中,常用的有“鹤算松龄”“雁字鹤龄”“寿齐松鹤”“松节鹤龄”“鹤氅衍徽”“松操鹤算”“松竹流芳”“熊课鹤年”“瑶池春霭”“蟠桃嘉会”“丹果长春”等等。
引用诗经里名篇名句。如前所述的《诗·风·七月》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后人多以“眉寿”作为祝寿之辞,见诸于洛阳民俗博物馆馆藏的匾额有“德寿齐眉”“福寿齐眉”“以介眉寿”“萱堂眉寿”“眉寿同登”等匾额。
“福詠九如”匾额。该匾额上款为“大硕德锡翁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