匾额中的科举制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匾额中的科举制度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我国历史上,文人人仕有正途、异途之分。所谓正途主要包括科举和举贡。科举制度人所共知,无需赘言。举贡制度起源于元代而形成于明。总体来说,贡举有岁贡、恩贡、纳贡、副贡、选贡诸名目,是科举制度的重要补充。到了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五贡之分,并在清代选举制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在我国历史上,有拔贡等贡生入士的,因其官微位底,其史迹在历史和地方史志少有记载。因而,洛阳民俗博物馆征集的由清代拔贡题书的匾额,就愈发显得弥足珍贵。这些匾额不但反映了历史信息,并且有益信史或地方史料。笔者就拔贡所题匾额略述如次,以期对研究清代中小官吏史料有所裨益。 馆藏拔贡所书、立匾一览 辛酉科拔贡,就教谕职壬戌恩科中式举人候铨县正堂张熙所立“品优德厚”匾。该匾上款为:“例授文林郎辛酉科拔贡,就教谕职壬戌恩科中式举人候铨县正堂张熙。为吏员候铨右堂乘乙王老先生立”;下款为:“大清同治四年岁次乙丑孟陈月谷旦,户科经承张凌云,吏科吏员张好义,六品职衔焦义新,王泽远,从九职衔王际庚,吏科吏员贾庚歌,户科经永金振都,候选典吏孟圣徒,监生贺鸣岐,张风仪,赵际玉,候选县丞郭位西,六品职衔杨锦川,李逢庚,候选典吏复生荣,刑科吏员田发第,礼科吏员焦万昌,库科攒典赵名世,工科吏员郭天奇”。匾长199厘米,宽99厘米。20XX年元月30日征集于洛宁县。 乙酉拔贡张西金等所立“美继秦台”匾。该匾上款为:“特署罗山县儒学教谕兼摄训导韦对杨为大壶范郭母张孺人节孝立”;下款为:“咸丰三年正月吉旦,庠生朱(官),张奉三,程奉箴,朱应,翰林院待诏朱循南,乙酉拔贡张西金,监生雷太和”。匾长202厘米,宽93厘米。20XX年元月23日征集于洛宁县。 永宁县儒学正堂前武英殿校录癸酉科拔贡贾光坛所立“清标彤史”匾。该匾上款为:“特授修职郎永宁县儒学正堂前武英殿校录癸酉科拔贡贾光坛为儒童宋廷口之母韦氏节孝立”;下款为:“大清道光二十六年九月谷旦”。匾长201厘米,宽99厘米。20XX年元月30日征集于洛宁县。该匾匾文为行楷阳刻,上下款为楷体阴刻。上框正中雕一寿桃,下框正中雕刻三环相套图案,寓意“三元及第”,匾四角各雕一夔龙,寓吉祥之意。 前丁酉拔贡署山西代州直隶州分州兼理学正候补知县韩梦笔所题“仁慈永昭”匾。该匾上款为:“前丁酉拔贡署山西代州直隶州分州兼理学正候补知县韩梦笔为大德望廉甫黄老先生三周年纪念题”;下款:“中华民国十九年岁次庚午桂月中旬谷旦孟广信等36人仝鞠躬”。匾长212厘米,宽113厘米。20XX年冬征集于洛宁县王范乡。 辛酉科拔贡丙子科举人候选知县现任汝州郏县儒学训导王文会所题“媲美鲍桓”匾。该匾上款为:“应授文林郎辛酉科拔贡丙子科举人候选知县现任汝州郏县儒学训导兼署教谕族弟王文会暨族人为乡耆兄文霖并金氏”;下款为:“大清道光二十三年大吕月上浣谷旦,天保等25人,合族仝立”。匾长190厘米,宽98厘米。20XX年8月19日征集于洛宁县掘山乡。 敕授征仕己酉科拔贡朝考二等法部八品京官黄某所题“公益襄勤”匾。该匾上款:“敕授征仕己酉科拔贡朝考二等法部八品京官黄为太学生李公劝戒烟赌,社会感德题”;下款:“李光毕等33人仝拜,龙飞宣统三年喜月谷旦”。匾长213厘米,宽110厘米。20XX年5月10日征集于洛宁县上(戈)乡。 永宁县儒学正堂加一级前武英殿校(录)国子监癸酉科拔贡贾光坛所题“德益深沉”匾。该匾上款为:“敕授修职郎永宁县儒学正堂加一级前武英殿校(录)国子监癸酉科拔贡贾光坛为耆民王作楫立”;下款为:“道光二十一年岁次辛丑三月上旬谷旦,孔昭南等52人”。匾高97厘米,宽190厘米。20XX年2月16日征集于洛宁县。 拔贡及作用 拔贡,顾名思义,选拔出来的贡生之谓也。它是科举制度中由地方贡入国子监生员的一种。科举时代,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意谓以人才贡献给皇帝。明代有岁贡、选贡、恩贡和细贡;清代有恩贡、拔贡、副贡、岁贡、优贡。清代贡生列为五贡,别称“明经”。 拔贡生作为五贡之一,不能算正式的功名,只能算身份的一种,相当于一种保送生或推荐生的身份。 拔贡生的选取,清初每六年一次选拔,乾隆中改为逢酉一选,也就是为十二年才一次,每府学二名,州、县学各一名,由各省学政从生员中考选后保送入京,经朝考合格,即可授予小京官、知县或教职。此虽入仕之南山之径,然拔贡每县只取一人,可以说是千里挑一。科举时代,贡生入仕的途径只有三种:一是参加乡试,进而取得更高的功名;二是入监读书,期满后考选授官;三为直接经考试而授官。这第三种途径即原则上是针对贡生中的岁贡、拔贡和优贡生三种。 拔贡生在

文档评论(0)

w115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