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府珍藏的御赐印章
打开文本图片集
所谓“御赐印章”,是指在印面上出现“御赐”二字的印章,除此之外,印中所刻的印文也必须是皇帝亲颁之语。这种印章是孔府内具有鲜明特色的文物珍藏之一,它不仅是朝廷与孔府密切关系的佐证,也是皇帝与衍圣公密切关系的佐证。为了进一步了解御赐印章,我们以“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两印为例,做一番具体的分析。
御赐“钦承圣绪”印,青田石质。印面正方形,上部篆刻阳文“御赐”二字;中部篆刻阴文“钦承圣绪”四字,四字以“田”字格均匀排列;印面左右竖刻两龙,龙身细长,四肢夸张,龙头伸向印面顶部与“御赐”二字相接;龙尾曲屈盘绕在印面下部,并有云朵相衬;印章右侧刻有隶书题款,文亦为“钦承圣绪”四字。
据《曲阜县志·通编》记载:清雍正三年“秋八月,阙里孔子庙兴工,赐衍圣公孔传铎‘钦承圣绪’额。”由此可知,“钦承圣绪”四字,原是清雍正皇帝胤禛,在雍正三年(1725年)颁赐给孔子六十八代孙衍圣公孔传铎的匾额。
雍正皇帝胤禛是一位尊孔崇儒的皇帝。早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十五岁的胤禛就以王子的身份,随同几位哥哥参加了曲阜祭祀孔子大典。即位后,马上下诏追封孔子五代先祖王爵,他说:“至圣先师孔子,道冠古今,德参天地,树百王之模范,立万世之宗师,其为功于天下者至矣。而水源木本,积厚流光有开必先克昌厥后,则圣人之祖考,宜应崇厚之褒封。所以追溯前徽,不忘所自也。粤稽旧制,孔子之父叔梁纥于宋真宗时追封启圣公,自宋以后,历代遵循。而叔梁纥以上则向来未加封号,亦未奉祀祠庭。朕仰体皇考崇儒重道之盛心,敬修崇德报功之典礼,意欲追封五代,并享蒸尝,用伸景仰之诚,庶慰羹墙之慕。”(《曲阜县志·通编》)于是,在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十二日,诏奉:孔子的五世先祖木金父为肇圣王,孔子的高祖祁父为裕圣王,孔子的曾祖防叔为诒圣王,孔子的祖父伯夏为昌圣王,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启圣王。而且还立了专祠,享受与孔子一样的供奉。
雍正二年(1724年)六月,阙里孔庙因雷击起火,大成殿等孔庙主要建筑被烧成废墟。孔传铎向朝廷急奏,皇帝胤禛闻奏后,大为震恐,进行了深深地思考:“朕惟孔子道高德厚,为万世师表,所以维世教立人极者,与天地同其悠久。朕临御以来,思极尊崇之典,用伸仰止之忱。今阙里圣庙被灾,岂朕尊师重道之心诚有未至欤?”(《曲阜县志·通编》)于是,他素服斋居,无庸更事,减膳撤乐,并亲诣国学文庙虔申祭奠,宣读告文,以展不安之心。同时决定,拨下帑银,重新修建阙里孔庙。
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阙里孔庙兴工。雍正皇帝胤禛对修庙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下了一道谕令:“凡殿庑制度规模,以至祭祀仪物,皆令绘图呈览,朕亲为指授。”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胤禛给衍圣公孔传铎亲自颁题了“钦承圣绪”的匾额,这无疑是对圣裔的莫大慰藉和鼓舞。
其时,雍正皇帝胤禛颁给孔传铎的这块“钦承圣绪”匾额,还有另一层意义,也就是说,等于是在孔传铎头上戴上了一顶至荣至幸的贵冠。孔传铎对此自是心知肚明,于是,把匾额高高悬挂于孔府二堂之上,并刻以为印,以便在郑重场合和重大事宜中适时用印。
“钦承圣绪”这四个字,意义深刻。
这里的“钦”字,应当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指明这是皇帝所作出的决定;其二,应有敬重或敬仰的意思。如韩愈《孟生》诗中有:“我论徐方牧,好古天下钦。”又如《晋书·陶潜传》:“剌史王弘以元熙中临州,甚钦迟之。”
“承”,即接续、继承。如《后汉书·儒林传赞》:“斯文未陵,亦各有承。”柳宗元《封建论》中有:“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公孙渊承籍父兄,世居东裔。”
“圣”,是对孔子的称谓。早在汉代司马迁的《史记》中,就把孔子称为“至圣”。唐太宗贞观二年(628年)尊孔子为“先圣”。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加号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又号称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武帝大德十一年(1303年)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嘉靖八年(1529年)号孔子为“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1645年)加号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顺治十四年(1657年)又称“至圣先师”。
“绪”,连绵不断。意思是说,将前人事业延续下去。如《诗经·鲁颂·閟宫》:“缵禹之绪。”《礼记·中庸》:“武王缵太王王季文王之绪。”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
从胤禛颁赐给孔传铎的这四个字上,不难看出,这位雍正皇帝对圣人后裔的态度是非同一般的。应当说,这种态度,是源于他的尊孔崇儒之心。
在尊孔崇儒这方面,胤禛不单单颁赐了匾额及重修阙里孔庙,更主要的还表现在他对儒家经典《论语》的认识上。
雍正五年(1727年)七月十九日,胤禛以孔子《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