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当代缂丝 10当代缂丝——微讲义.docx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当代缂丝 10当代缂丝——微讲义.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建设单位: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为民族传艺 为文化存根 为大师立传 为百工留名 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第十课 当代缂丝 一、开发新技术和新品种 1、新技法 使古老的缂丝艺术发扬光大。1965年《鲁迅像》《白求恩大夫》等,用长短戗和抽丝并色等技法,表现人物面部神态获得成功经验。1966年制作毛泽东手稿《七律.长征》大型作品,宽6米,高1.7米,金线素地,玄色作字,创造了斜梭织地和接梭等技法,陈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西藏厅内。1973年开始,缂丝组俞家荣、李壮飞与苏州市缂丝研究所王俊儒等协作,攻克曲纬、整边等技术难关,到1974年试制成功素地电动缂丝机,这项革新成果于1977年获得苏州市科技奖,由此成立了机缂组,生产素地缂丝腰带,产品外销供不应求。1977年,苏州刺绣研究所的缂丝艺人在王金山的亲自指导下,精心缂制了一幅宽8米、高2米的大型金地缂丝佳作——毛主席诗词《西江月。井冈山》,打破了历史上从来没有用草书缂丝的记录,创历史之最,首创了绞花线缂丝技法和斜坡接梭法。作品送往首都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好评,现陈列在毛主席纪念堂西大厅内。 1.2新作品 1982年,苏州缂丝厂工艺师王金山创造异纬织造法,缂制成功双面三异作品《牡丹——花茶——双蝶》。这幅作品被列为珍品,收藏在中国工艺美术馆。作品在金地上反映三个截然不同的画面。第一个画面是花,一面是牡丹花,另一面是山茶花。第二个画面是蝴蝶,一面是橘黄色无尾巴的蝴蝶,另一面是黄色带尾巴的蝴蝶。第三个画面是印章,一面是“缂丝”二字,另一面是制作者姓名“王金山”三字。为了织造这一新品种,首先对传统缂丝机进行了局部改造,同时发展了缂丝多种新技法,如移纬法、穿刺法、并梭法,以适应织造变化的需要。翻头也从原来的双翻,增加为四翻,达到经面多层次变化的要求。 1984年,艺人们经过悉心研究,又成功织出两面图案完全不同的全异《寿星图》,即两面地色、图案、印章都不同。一面以清代画家任伯年的作品为蓝本,银红色地,织一手捧寿桃的寿星,并由任伯年印章。另一面以吴昌硕的作品为蓝本,金色为底色,织黑色篆体字“寿”字,并有吴昌硕的印章。技术上使用多色合纬法,使两面纹样框架不受经纬规则的限制,小面积任意变化。这种新工艺的成功是全异作品成功的技术关键,为今后开创缂丝新品种、新花色开拓了新路子。 现代缂丝艺人的作品作为国家礼品赠送国外友人。1958年《中国》画册封面,幅面70*44厘米,上有国徽(直径25厘米)及毛泽东手书题字,作为建国十周年赠送各国领导人的国家礼品。1960年为刘少奇出访缂制一批国礼,其中就有施仁画稿的博古屏风和花鸟屏风。1973年徐祥山制作《玉兰牡丹图》,被毛泽东作为国礼送给朝鲜金日成主席。又制作徐绍青设计的《金地牡丹通景屏》,作为国家礼品出国展览。张玉明制作的《沁园春.雪》诗词,由叶恭绰赠送毛泽东。 经过艺人们的艰苦努力,苏州缂丝技艺愈见精良,并闻名世界。进入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工艺美术的外贸出口任务猛增,高档日用品、和服腰带由于受到日本客户的青睐,出口需求量逐年上升,各缂丝厂家抓住这一契机,为确保外贸出口任务的完成,纷纷增加工人和添置缂机设备。当时,苏州缂丝人员达1万之众,超过历史上任何朝代,缂丝生产空前繁荣,几乎形成“村村有工厂,家家有机台”的规模。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保护、提高、发展”的方针指导下,缂丝艺术在各个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传承古代缂丝艺术,在此基础上品种、技术不断创新,由老一代缂丝艺人悉心指导,培养了一大批新一代缂丝艺人,为缂丝艺术的持续发展储备了优秀的人才。 苏州缂丝被评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现代缂丝艺人 1、王茂仙 王茂仙(1896-1972),又名王福坤,苏州吴县陆慕人。出身缂丝世家,其祖父、父亲都是缂丝艺人兼“包口”。14岁随父亲学艺,20多岁即自立门户。新中国成立后,参加1954年苏州市文联民间艺术刺绣小组,并培养房国平等徒弟。代表作为根据著名画家陶声甫的作品制作的《双鹅戏水》,高163厘米,宽83厘米。 2、沈金水 沈金水(1883-1968),苏州蠡口人,15岁从宗叔学习缂丝技艺,认真钻研缂丝技艺,织品细腻、挺括,经常被指定做织造府的订货,光绪年间为慈禧太后缂织袍服。1954年由顾公硕先生介绍参加“苏州市文联民间艺术组刺绣生产小组”,从事缂丝技艺的研究工作。缂织的题材有山水、翎毛、花卉等,其中最喜欢牡丹。收藏于故宫博物院和天津艺术博物馆的《金地牡丹屏》是其代表作。为了表现牡丹重叠多姿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