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第四单元《中庸》节选(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高中语文课件:第四单元《中庸》节选(人教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docx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T甌第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相关读物 《中唐》节选 F温馨晨读 J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做一个谨慎的人 智在于治大,慎在于畏小,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 动,堤溃自蚁穴,细微不可不慎。 恭为德首,慎乃行基。谨慎是“不糊涂”的基础。一个处事 谨慎的人,必然是头脑清醒的人,必然在大是大非面前不糊涂。 人生在世,有招来灾祸的言语,有招来耻辱的行为,要建功立 业,当然要格外谨慎。低调做人,虚心做事,慎而思之,勤而 行之。远虑在先,就能近处无危。处顺境飘飘然,洋洋得意, 遭挫折就怨天尤人,牢骚满腹,必定难成大器。 修身名句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晏子春秋•杂下》 赏读:伟大人物考虑问题,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愚昧人经 过周密思考,也可能想出一点有益的意见。契诃夫说过,大狗 叫,小狗也叫,小狗不应因大狗的存在而不敢叫。愚人不应该 因圣人的存在放弃了自己的思考。 :讎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讎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修权》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管子•修权》 赏读: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能精心地培育人才,巧妙如 神地使用人才,那么,从事大业就能得心应手。百年大计,教 育为本。知识经济时代,竟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竟争。培养人才 是中华民族腾飞必经的门径。培养人才是长远之计,培养人才 也是不容易的。 T甌第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T甌第 T甌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赏读:读书人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f因为他对社 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 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 <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 <是缺 —不可的。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ii*4 ii* 4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ii*4 ii* 4 自主积累 自主积累 J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ii* ii* 知识卡片 知识卡片 —\作家作品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 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 《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思作《中庸》”。自唐代韩愈、李翱 维护道统而推崇《中庸》与《大学》,至北宋二程百般褒奖宣 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再到南宋朱熹 扬,甚至认为《中庸》是“孔门传收授心法” ,再到南宋朱熹 继承二程思想,便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 《孟子》《大学》并列,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 时,便成了 “四书”之一。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 点来看,大体上也是相同的。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 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 每篇方式已不同于《大学》,不是取正文开头的两个字为题, 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二、文体常识 《中庸》的成书经过 《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 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 理论的重要论著。北宋程颜、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 朱熹又作《中庸集注》,并把《中庸》和《大学》、《论 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 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古代教育产生 了极大的影响。 2.《中庸》的思想倾向 2. 《中庸》 的思想倾向 《中庸》是儒家阐述“中庸之道”,并提出人性修养的教育 理论著作。它强调“中庸之道”是人们片刻也不能离开的, 但要实行“中庸之道”,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 但要实行“中庸之道” ,还必须尊重天赋的本性,通过后天 的学习,即《中庸》所说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 道之谓教”。 《中庸》要人们贯彻孔门相传的“忠恕之道”,说:“忠恕 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 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 亦勿施于人。”正是孔丘“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思想的发挥,要求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上 合于“中庸之道” O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第9 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讎 :讎第9章扩步糸统调音 《中庸》又提出了有德之人必须好“三达德”,实行“五 达道”,才能达到“中庸”的境界。所谓“五达道”即“君 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处理这五 方面关系的准则是:“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夫义 妇顺”、“兄友弟恭”、“朋友有信”。“五达道”的实行, 要靠“三达德”:智、仁、O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 要靠“三达德”:智、仁、 O而要做好“三达德”,达到 “中庸”的境界,就要靠“诚”。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人们努 力进行主观心性的

文档评论(0)

157****5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