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高中历史_抗日战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1).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一、整体思路: 为了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更切合学生的实际理解特点,本节课我打乱 了教材的目次顺序,将教材整合为四个篇章:野蛮侵略、伟大抗战、浴火重生、历史反思四部分。其中,野蛮侵略篇包括:整个近代以来日本的侵略,1937-1945年日本侵略的罪行;伟大抗战篇,是本节课的重心之一,内容包括整个14年中华民族抗战中的大事件,我设计成二维表格,包含国内外两个战场,国内又包括国共双方两大战场,并突出二者的密切配合。从授课时间来看,该部分大致占了2/5。各人一直认为,脱离了史实的历史不能称其为历史,而该部分史实的学习是下一步课程进行的关键;浴火重生篇,包括抗战的胜利,而重点是学习和处理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历史反思篇,分析日本战后右翼势力的认知和行为,并通过对比反思战争,得出正确的认识和价值观培养。 二、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欣赏“义勇军进行曲”朗诵,倒入新课。 第一篇章:野蛮侵略部分。①近代-1930年之前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学生回顾历史,再由教师补充完成。②1931-1937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由学生阅读教材归纳课本完成。③日军的滔天罪行,采用学生整理课本归纳方式,并配以图片资料加深印象。④日军侵华的原因,分析解析方式完成。 第二篇章:伟大抗战部分。这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其中: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提供文字、图片资料,配合以教师的讲解完成。②抗战的史实,国内、国外两个战争的教学,设计了表格,并提供了大量的地图和图片资料,配合以教师的讲解完成。(其中贯彻和渗透了:时空观和家国情怀!) 第三篇章:浴火重生部分。①抗战胜利的史实,提供纪实的图片资料。②抗战胜利的原因,设计情境教学,提供学生谜语,由学生讨论分析后得出结论。③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由学生解析材料完成,材料主要是比较感性的图片,加少量的文字,以避免学生记忆教材现成的结论,同时锻炼了学生材料解析能力。(本部分内容的处理贯彻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史料实证) 第四篇章:历史反思部分。①日本对战争的认识,分析材料完成,给学生提供漫画、图片、文字材料谈认识。可锻炼学生对现实问题的辨析感知能力,学以致用,处理现实问题。②中国对战争的反思,预设问题,提供背景资料,引导学生反思战争的启示,升华思维。(这一目处理贯彻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历史解释) 小结部分:以板书引导学生回顾本节基本内容,理顺思路。 “抗日战争”学情分析 本校高一学生入学录取分数线低,基础不好,由于长期没有培养起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能力极为有限。其中包括,对知识的积累和理解力,分析归纳能力、综合抽象能力等等方面均有所欠缺。 基于以上情况,我在教学设计和策略上突出以下几点: 降低难度,比如对材料解析题的取舍,尽可能选择简洁明了的资料,适当降低难度以适应学生特点。 直观教学,采用形象的图片,减少文字资料的堆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不体现分层教学,由于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别不大,因此在教学中,没有安排能体现梯度差异的训练环节或分层教学。 另外,由于课时紧张,没有给学生提前预习和准备的环节,本节课课堂,完全是依靠学生们的“临场发挥”,也是他们真实水平的呈现。 “抗日战争”学习效果评测及分析 材料解析:阅读下列材料,分析日本侵华的原因 材料一: 1927年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密折中写道“寓明治大帝之遗策,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朝鲜,……惟第三期灭亡满蒙,以及征服支那领土,…..尚未实现。” ——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密奏 材料二: “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验: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 ——摘自三十年代日本的一秘密文件 材料三:“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 ——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 材料四: 一九三一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际联盟尽管派李顿调查团进行了调查,但并没有对日本采取严厉制裁措施。 参考答案: 根本原因:为实现蓄谋已久,侵略和灭亡中国的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为转嫁1929-1933年经济危机 客观条件:国共内战为日本侵略提供契机 国际因素:美英等国经济危机默许或纵容了日本的侵略 **分析:回答问题的学生基本上能概括出材料的大致含义。 但存在如下问题:1、语言不够简练,关键词把握不准,大白话多,不能使用专业术语概括,需要加以训练。2、知识的积累欠缺,不能达到学以致用,难以熟练掌握和运用已学知识,巩固复习环节不够。3、部分同学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