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图书馆实践述评.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大钊图书馆实践述评 摘要:李大钊既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伟大的图书馆学家,他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从图书馆管理制度建设、资源建设、提高馆员素质、加强馆际合作等方面对北大图书馆进行整顿和改革,使北大图书馆得到迅速发展,直到今天其图书馆实践对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李大钊;北京大学图书馆;图书馆实践;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250.92 文献标识码:A 1 李大钊图书馆实践的背景 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西方国家纷纷建立了具有近代性质的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图书馆发展迅速,图书数量丰富。同时,图书的分类和编目趋向专业化和科学化,并建立了相应的图书馆协会等组织。1887 年,美国人杜威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了图书馆管理学校,到1919 年美国已建立了8所相关学校。随着图书馆事业研究的不断发展,相继出版了一些学术著作,如艾伯特于 1810 年出版了《关于公共图书馆》,施莱廷格于 1808 年出版了《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1]5。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达到殖民统治和传播宗教的目的,耶稣会、修士院以及天文台、博物院等设立了专门图书馆,随后,他们又在各地建立的学校设立了图书馆。这些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图书馆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先进的图书馆管理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20世纪初叶,由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时间不长,再加上军阀混战、政府更叠频繁,学校经费极其困难, 图书馆的购书费更是长期没有着落[2]。时任北大校长蔡元培(1868—1940)认为图书馆是教育的重要场所,因此时刻关注图书馆的发展。如在《拟联合同志陈请各国退还庚子赔款专供吾推广教育事业意见书》中,蔡元培提到中国人民非常希望进行大学、图书馆、音乐院、博物院、剧场演戏馆的建设,只是由于经费原因,没有能够实行[3]146。因此,他主张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应用于图书馆、博物馆的建设。1918 年初,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启用踏实肯干又具有创新思想的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李大钊任职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 即馆长)五年间, 立志改革,锐意进取, 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实践 李大钊早年比较系统地接受了西方的“新学”,具有丰富的学识、宽广的眼界和爱国、改革、求新、务实的思想。面对西方图书馆的发展和中国落后的图书馆事业,李大钊积极进行了整顿和改革。 2.1 建全图书馆的各项规章制度 李大钊任北大图书馆主任之前,图书馆没有制定成文的管理条例,许多工作没有具体的标准。如1918年3月1日,图书馆“化学书籍太少,而借出者又久不还,以致学者无由研究”[4]3。1918年12月23日,借书超期的人竟居泰半,这种习惯严重影响了图书的流通速度[4]115,但是借书不及时归还的问题一直难以解决。参照国内外的管理经验,经过两年多的努力,于1920年11月26日,李大钊在北京大学评议会上提出“教员学生借书规则修正案”并获得通过,同年12月23日《修正图书馆借书规则》在北京大学评议会上被通过。于1921年1月24日就师生借书册数、种类及借阅时间等进行规范,同时还规定对损坏图书和延期归还图书者的惩罚措施。如规定“借书期限,教职员以十四日为度,学生以七日为度,具从借书之日算”;“贵重书类,无论何人,概不出借,通俗书类,除词典、字典外,俱可按本规则出借”。除了向本校师生服务以外,还向校外各机关借书,但是该单位必须派人持公函到馆,本馆依据图书的性质 “认为无何妨害,得贷与之”[4]580。 2.2 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 (1)多方筹集资金,赠加购书经费。1913年至1917 年北京大学图书馆购书经费共计22 244 银元,平均每年4 500银元,购书经费严重不足。为增加图书采购经费,李大钊多方努力,终于在1920年5月7日召开的图书委员会议上,通过每年增添购书经费六万元的决议[4]500-503,此外,他还多方募集资金。1917年北大图书馆的图书不足160 000册,中外杂志120种。到1923年,藏书已达184 008册,杂志已近600种,中外报纸40种左右。以上可以看出,自1918年至1923年,北大图书馆藏书量每年都有大幅度增长,成为国内图书馆界的佼佼者,在国际上也具有一定影响和地位[5]。 (2)完善藏书制度。第一,建立校内文献交流和协作制度。当时北大的阅报室不止图书馆一处,图书馆积极与其他阅报室联络,除了其他阅报室必备的报纸外,实现报纸协商分购、互换陈列,既能节省经费,还能增加文献资源数量[6]。第二,收集各办公室报刊。图书馆将各办公室的旧报刊进行收集,装订成册,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