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荆州马山民歌的发展研究
[摘 要]通过阐述马山民歌的文学艺术特征和音乐形态,根据马山民歌的演唱经验,提出马山民歌传承保护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马山民歌;楚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XX)03-0062-03
马山民歌是流传于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镇一带的汉族民歌形式,是江汉平原民歌发展的源泉,是我国民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作为楚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流传久远,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前后楚地的“扬歌”“田歌”。马山民歌来自劳动人民中间,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劳作中、日常生活中,以及四季变换中,人们为了激发劳动热情,鼓舞干劲,或是为了愉悦心情,借景抒怀,渲染激动人心的劳动场面和丰收、节日喜庆的氛围,以及在婚丧嫁娶的时候,都有对应的马山民歌加以渲染。人们在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能成为马山民歌的创作素材。马山镇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当地人们的语言风格造就了马山民歌富有特色的曲风。马山民歌品种多样,曲调婉转悠扬,内容丰富多彩,有《喇叭调》《嘚嘚调》《叮当调》《硪伙调》《伙计调》五大调。通过一代代人口授心传和有关学者的挖掘整理,现已出版了《马山民歌专集》,20XX年马山民歌入选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还被编入当地中小学音乐教材进行传唱普及,马山镇也连续第三次被文化部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马山民歌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
一、马山民歌的文学艺术特征
1.马山民歌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特点。运用方言土语是其基本特征之一。马山民歌是歌词内容与音乐之美的结合,其中既包括了语言的发音之美,也包括了歌词中方言声调的因素,即旋律的走向与当地的方言的语调是一致的。每一个地区的民歌旋律都与该地区的方言声调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民歌旋律中各种音乐语汇的结合都与方言声调及其平仄规律有密切联系,方言与民歌旋律的关系就是方言声调与旋律的关系,而马山民歌正是把江陵马山镇一带的语言风格特征和马山民歌音乐旋律有机结合的一个典范。
2.句式灵活。韵脚多变是马山民歌又一基本特征。比如最为著名的马山民歌的“五句歌”发端于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汉文人墨客及乡野民间中广为流传,至唐代已很盛行,著名诗人李白的“五句歌”《荆州歌》:“白帝城边促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缫丝忆君头绪多,拔谷飞鸣奈妾何。”为传世之佳作而流芳千古。“五句歌”对韵辙的要求甚严,通常除第三句不押韵外,其余的四句都要押韵。如 “桃子没有李子光,郎口没有姐口香,去年九月亲的嘴,今年九月还在香,刚好重阳对重阳。”此歌为“江阳”韵,第三句“去年九月亲的嘴”就没有押韵。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五句歌”是一、二句押一个韵,第三句仍不押韵,第四句、第五句又换了一个韵。如 “日头落土又转东,拜上老板要收工(中东辙),老板说他自己好(摇条辙),我說老板是条牛,他把月亮当日头(由求辙)”。所以韵脚多变也丝毫不影响马山民歌的艺术性,相反却突出它在创作上的灵活运用。
“五句歌儿五句单,四句容易五句难”,这是说要把一首五句歌写好是有相当难度的。通常第四句要结束词意,第五句要画龙点睛,出其不意,妙不可言。如“高山顶上一树槐,手攀槐树望郎来,娘问女儿望什么?我问槐花几时开,险些说出情郎来”。又如“鸭嘴没有鸡嘴尖,郎口没有姐口甜,何时娶来甜妹妹,煮菜不用放油盐,生米当饭味也鲜”。上两首的第五句是何等精彩,真是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
马山民歌中的“五句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尤为丰富多彩,但情歌却占了百分之八十。古人云:男女有所爱怨,相从而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民间就流传有“无雨无水不成河,无姐无郎不成歌”之说。爱情是人类生活永恒不变的主题,正是因为人们历来都有通过唱歌来表达自己真挚、纯洁感情的特有方式,所以这种爱情主题在民歌中的呈现延续不断,经久不衰。
3.歌词凝练生动。马山民歌在演唱中多采用“一领众和”的形式来完成,歌词通俗易懂,简短好记,易于传唱。但歌曲在加入衬词、衬字后,就会显得篇幅很长了,并增加了音乐的律动感。比如《叮当调》《嘚嘚调》《喇叭调》中的衬句,衬字就在歌曲中前前后后反复出现,还有很多象声字,这进一步增加了歌曲的趣味性、鲜活性。如《嘚嘚调》歌词:“太阳一出闪金光,歌声笑声传四方。田里秧苗长得壮,今年丰收有指望。”很简短,但加上衬句、衬词“嘚里嘚里格当呵,当里格当里格嘚两嘚,里嘚里嘚郎当嘚呵,嘚里格嘚里格当呵”,这些衬句、衬词的反复出现,不仅加长了篇幅,而且象声词的运用给歌曲增色许多,让演唱者更加爱唱,让观众更加爱听。
二、马山民歌的音乐形态
马山民歌的音乐属性以民族羽调式和民族徵调式居多。马山民歌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