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为文的“隐身衣”.docx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人为文的“隐身衣” 摘 要:著名作家、翻译家杨绛的《我们仨》和《走到人生边上》两本散文集的出版,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赞誉与喜爱,成为其晚年散文创作的两座高峰。本文以两本散文集为例,详细分析杨绛先生散文创作的美学风格、思想境界以及真诚的情感表达方式,力图发掘先生晚年深切超然的写作和人生姿态。 关键词:《我们仨》 《写在人生边上》 “隐身衣” 杨绛先生1997、1998年相继失去独生女儿钱瑗和丈夫钱钟书先生,60年相依相守的“我们仨”就只剩下87岁的她一个人了,“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一个可以安顿的居所”的“我们家”也“只是旅途上的客栈”了。失去亲人的剧痛与知识分子的孤独叫她怎能承受得了?可是,她一个人挺身走到101岁。单是这,就令人惊叹与敬佩不已!不仅如此,她还以90余岁的一己之身整理钱钟书先生的7万多张手稿,光做目录就长达100多页,还包括英、法、德、意、希腊、西班牙和拉丁文笔记本178册。而且她还翻译柏拉图被誉为仅次于《圣经》的《裴多篇》,更不断写出散文新作。20XX年,92岁的她写出了“一个人思念我们仨”① 的《我们仨》。20XX年,她又继续走出阴霾,“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勇敢地《走到人生边上》②,这时她96岁。《我们仨》和《走到人生边上》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广泛赞誉与喜爱,成了杨绛先生散文创作的两座高峰,也成了她“最美不过夕阳红”的人生双璧。 杨绛先生在这样的境遇中、这样的高龄下,为什么能够写出两本惊世之作?这使人自然想起她曾经写过的《隐身衣》。 《隐身衣》是杨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为她的散文集《将饮茶》③ 写的一篇代后记。她还给这本书写了一篇代前言《孟婆茶》。“孟婆茶”喝了会把人生忘得一干二净;她不愿喝,拼命逃走,一心“夹带着私货”,把它们写出来。“隐身衣”则是摆脱世俗的“羁束”,以便还自身以自由。其实无须仙家法宝,凡间也有隐身衣,这就是“卑微”。“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见而无睹。”世上之人无不都想出人头地,可是“万具枯骨,才造得起一员名将”,那么就只能“是什么料,充什么用”了。所以不能看不起卑微;而且,“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最有机缘看到世态人情的真相”。于是,杨先生乐得穿上这凡间卑微的“隐身衣”,“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隐身衣”的隐喻道出了杨先生的写作姿态。余光中说,“在一切文学的类别之中,最难作假、最逃不过读者明眼的,该是散文”。“散文所穿的是泳装”,说的是“亮话”。因而“散文家必须目中有人,他和读者往往保持对话的关系,可以无拘无束,随时向读者发言”④。这种和读者保持平等“对话”的关系,就是杨先生写散文,特别是她晚年两部杰作的写作姿态。杨先生创作、翻译双绝,《杨绛文集》四卷作品早已脍炙人口。在世人眼里,她已是大名人了。可是,她绝不摆出名人的架子恣意指点,或以见过的名人伟人借以夸耀。《我们仨》写的是平凡的一家三口的悲欢离合。即使写他们出国、留学,是被一般人羡慕得不得了的“洋荤”,在她的笔下,开始就是写钟书下公共汽车“吻了牛津的地,磕掉大半个门牙”。然后尽是怎样节省,怎样搭伙,搬家,做饭,以及生孩子等。但是读者读来并不嫌琐碎,而是看到了如实的国外生活,所以读来亲切。她写钟书调到毛选翻译委员会工作时,有一旧友特雇黄包车赶来祝贺,钟书却“惶恐地对我说:‘他以为我要做南书房行走了。这件事不是好做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也是一种从内心甘居凡人的姿态。 即使是“与世无争,还不免遭人忌恨”,在背后砸来“一刀子”。所以她慨叹“我们仍是最可欺负的人”,一度只有逃到女儿毕业的北师大学生宿舍,宁愿去住上下铺的双层床。 杨先生说:“好在我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无党无派,也不是教徒,没什么条条框框干碍我思想的自由。而我所想的,只是浅显的事,不是专门之学,普通人都明白。”她的《我们仨》和《走到人生边上》,就是这样,以“平平常常的人”,写给“普通人”看。于是也就如同穿上了卑微的“隐身衣”,很自由,没有框框,可以什么都谈。写她信鬼,别人也跟她谈鬼,写她非常开明的爸爸妈妈,也讲爷爷奶奶两人如何同时看见太公的“鬼”,随即两人都大病,爷爷赶紧辞官回乡,“未及到家就咽了气”这样的家常事。《走到人生边上》几乎没有写过达官贵人,14篇注释有3篇都是写的保姆的故事。有两篇写到孔子,一篇写他的学生:孔子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谁最会赚钱,谁最是无聊的弟子等等。于是,“孔门弟子一人一个样儿,而孔子对待他们也各不相同”。孔子喜欢唱歌,如果哪天吊丧伤心哭了,就不唱歌了。另一篇写《孔夫子的夫人》:孔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家一定是和洽的。所以我对孔夫子家的女人,很有兴趣,尤其想见见孔夫子的夫人”。于是写那位亓官夫人“一定很能干,对丈夫很体贴,

文档评论(0)

yz759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