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xVIP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 要 法学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人才培养的模式——如何培养人,以及人才培养的制度保障——建立长效机制。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对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应明确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构建高校与实务部门、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并形成人才培养机制的规范化、常态化。 关键词 法学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基金项目:20XX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20XXJGA 247)、20XX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调查与策略优化研究”(20XXJGB36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彭本利,中国政法大学访问学者,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教授;覃腾英,玉林师范学院政法学院讲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XX.06.327 法学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20XX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20XX年,在教育部的指导下由地方本科院校发起成立了以应用技术大学类型为办学定位的应用技术大学联盟。20XX年,国务院部署“引导一批地方新建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加快促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20XX年,教育部正式启动部分有条件有意愿的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试点。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如何紧紧地抓住转型发展的契机,改变传统的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为地方高校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紧迫的任务。 一、国内外有关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现状 (一)关于法学人才培养目标 学界对于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研究较多,也越来越重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在应用型、复合型目标上达成了较大共识。大陆法系认为法学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懂法律的管理工作者。在英美,近年来提倡“结果导向”,主张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预期的学习成果需求为导向,实际上是以学生受教育后获得什么能力和能够做什么的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我国法学理论界和实践层面都开始注重复合型、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培养。如王鹏(20XX)认为地方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应更新为“市场经营管理人才”和“法律服务人才”。 乌云陶丽(20XX)认为法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专多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關于法学人才培养的方式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国法学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式上呈现出促进法学人才的分类、分向培养和适应学生就业多元发展的趋势。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学者们越来越重视探讨实践教学模式。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将法学教育设定为法律职业教育,形成了以“法律诊所”等为主的法学实践性教学模式,此后其他国家纷纷借鉴。以往我国法学人才的培养较多专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20XX年,由国内几所知名高校的法学院依托美国福特基金,首次采用“法律诊所”式教学模式,我国的专门法学实践性教学才逐渐发展起来。杨晓春等(20XX)认为应把社会法律职业需求落实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 江悦庭等(20XX)提出课程设计实践化。 (三)关于合作培养法律人才 美国许多法学院聘请经验丰富的执业律师走进学校课堂,采用大量真实的案例进行法律实战演练,注重培养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在大学入学时,美国法学院就给新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由律师事务所等用人单位讲解就业形势和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提高法律职业能力。吴卫军等(20XX)认为在“互联网+”的背景下,我国法学本科人才的培养应当向着分层化、多样化、复杂化、均衡化的方向进行转型。 (四)已有研究成果的不足 已有相关研究虽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不足之处:一是没有全面地认识到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对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因而没能系统研究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二是没有从人才培养的演化规律来研究法学人才培养目标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衔接关系。三是已有研究由于缺乏有效机制和制度创新,使法学人才培养的实践效果存在较大的局限。因此,笔者试图全面分析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对法学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目标,探索多元主体之间合作培养法学人才的协同机制与方法途径,构建有效的理论模式与实施措施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