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情便山水——从自然文学的角度解读加里#8226;斯奈德.docxVIP

野情便山水——从自然文学的角度解读加里#8226;斯奈德.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野情便山水——从自然文学的角度解读加里#8226;斯奈德 从传统上来看,人们对“野性”一词并无好感。斯奈德却独树一帜,将野性视为一种文化价值。这是现代社会对野性新的诠释。他继而还提到了梭罗类似的观点,即他对荒野感兴趣的是从中汲取 “野性滋补品”,以抗争“过度的文明”。斯奈德在《天地一隅》中提出了“重新安居”(reinhabitation)的论点。所谓“重新安居者”,是指从工业社会及现代文明中脱身,从身心方面都重返土地,重返生活地域的人。 1999年出版的《加里?斯奈德读本》(The Gary Snyder Reader: Prose, Poetry and Translations)是一部集作者的散文、诗歌及翻译于一体的文选,全方位展现了斯奈德的作品。然而,翻开这部当代美国作家文集的扉页,映入眼帘的却是引自孔子《论语》的引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综观斯奈德的经历、作品及其心路历程,这则引语仿佛道出了斯奈德的人生哲理。斯奈德堪称“美国罕见的人物”〔1〕321:一个热爱自然、体验自然的淳朴之人,一个对东方文化充满兴趣的西方学者,一个曾经与“跨掉的一代”为伍的诗人,一个用跨越时空的视力来透视人类与自然、地方与全球关系的哲人。他颇像一个多棱镜,折射出多彩的画面。本文旨在从自然文学的角度,走近斯奈德。 斯奈德在自然文学中的独特贡献在于:首先,对东方及印第安土著文化的浓厚兴趣,使他成为为数不多的从东西方文化角度来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西方作家。他的作品体现出东西方文化在围绕人与自然这一主题上跨越时空的沟通。其次,他诠释了在当今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怎样从保护生态的角度,将个人栖居的一方水土与整个世界联系起来。他扩展了自然文学传统中对“荒野”价值的理解,并身体力行,倡导一种“重新安居”的生活方式。 斯奈德作品颇丰,著有诗集《神话与读本》(Myths Texts,1960)、《穷乡僻壤》(The Back Country, 1967)、《砌石与寒山诗译》(Riprap and Cold Mountain Poems,1969)、《龟岛》(Turtle Island, 1974)、《山水无尽头》(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out End, 1996)及《山巅之危》(Danger on Peaks, 20XX)等。其中《龟岛》获1974年度普利策诗歌奖。散文集有《大地家族》(Earth House Hold, 1969)、《野性的实践》(The Practice of the Wild,1990)、《天地一隅》(A Place in Space,1995)、《火焰再燃》(Back on the Fire, 20XX)等。可以说,斯奈德一生关注和从事的就是用诗歌及散文的形式来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但是研究斯奈德的学者墨菲(Patrick D. Murphy) 以斯奈德1990年及1995年出版的散文集《野性的实践》和《天地一隅》为例,说明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斯奈德似乎越来越依赖散文的方式来唤起人们重新联起人类与自然的关系。〔2〕12另一位美国学者麦克林托克(James I.Mcclintock)在评述美国现代自然文学作家的专著中指出,在他所评论的五位自然文学作家中,加里?斯奈德与梭罗的联系最明显,受其影响也最大。《山顶诗人》(Poets on the Peaks)一书及《野性的实践》则分别描述了斯奈德在人生道路及写作方面受到缪尔及利奥波德的影响。〔3〕这也是在此文中我从自然文学的角度来走近斯奈德的原因。 一、 遥远的乐声 中国读者大概都熟悉我国唐代诗人张继的那首《枫桥夜泊》的七绝以及诗中提到的寒山寺。或许还会由此联想到唐代另一位不大知名的诗人寒山。令人感兴趣的是,不少当代美国自然文学作家十分关注1000多年前的这位中国唐代诗人,并且试图与这位早已作古的诗人进行跨越时空的交流。斯奈德就是其中的一位。他曾翻译了寒山的二十四首诗,收入其诗集《砌石与寒山诗译》。不仅如此,斯奈德还是寒山其人、其诗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者,被称作“美国的寒山”〔4〕。1984年,斯奈德来华访问时,特意前往苏州的寒山寺,并将自己的寒山诗译本赠送给寒山寺,还当场写了题为《枫桥边》的短诗。 美国文学评论家格雷(Timothy Gray)称斯奈德在译寒山诗时,揉进了他本人在加州山岭中的生活经历与想象。就使得这些诗不只是字面的精确翻译,而是如斯奈德所说,它们是寒山的中国禅境及山魂与他本人的山野经历的结合。〔5〕62 作为一个美国作家及诗人,斯奈德能够从东西方文化的角度来观察自然,描述自然,这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坦言:“当我幼年时,就对自然界有一种与身俱有的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