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肠梗阻名医妙方.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5)肠梗阻名医妙方 肠梗阻名医妙方 1.路志正 温中散寒方 【方药】 党参2 0g,白术9g,茯苓12g, 橘红6 g,麦芽12 g,川附片6g(先煎20min) ,神曲9 g,草蔻仁4 .5g,广木香4 .5g。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功效】 温中散寒。 【案例】 张某,男,35岁,I 9 6 0年11月12日初 诊。患者于1 9 5 9年8月2日因腹绞痛、恶心、呕吐、腹 胀、无肛门排气,腹部X射线透视可见肠腔内有液平面,诊 断为绞窄性肠梗组,行手术后12d出院。同年12月,又 出现恶心、呕吐、腹绞痛,西医诊断为术后粘连性肠梗组, 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诸症缓解。但次年9月、10月上症 又作, 复行手术2次, 末次术后月余, 再次出现腹胀、 腹痛、 不排气, 限于体质因素及患者要求, 请中医会诊。 目前症状: 腹胀难忍,下午尤甚,两胁满痛,大便秘结,腹中雷鸣,纳 呆神疲,周身乏力,舌淡红,脉微弱而弦。证属中阳式微, 阴寒内盛,气机乖戾,升降失常。治疗当以温补中阳,散寒 行气。处方:党参2 0g,白术9g,茯苓12g,橘红6 g,麦芽12g,川附片6g(先煎20min) ,神曲9 g,草蔻仁4 .5g,广木香4 .5g°2剂。药后腹胀、 胁痛大减,大便得下,每日1次,较硬结。唯觉胃闷纳呆, 口淡无味,舌脉同前。药已中鹄。上方加黄芪继服3齐叽药 后胃纳见增,二便自调,脉沉迟无力,舌质偏暗、苔薄白, 偶有腹胀感。病虽向愈,仍有中焦虚寒、脾阳未复之象。处 方:党参9g,炙芪9g,半夏9g,白术9g,神曲9g, 川附片6g(先煎20min),木香4 .5g,橘红9g。 服3剂后,诸症消失,痊愈出院。 【按语】 路志正认为:中医临证治病,不宜囿西医病名, 一听“梗阻”,便用攻遂、涤荡、泄降之品,而应遵循中医 理论体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不为假象 所惑。因人、因地、因时而异,灵活变通,才能补偏救弊, 释缚脱艰,而效如桴鼓。粘连性肠梗阻,多发生在手术之后。 西医以再次手术为解除粘连手段,中医对此多以淤血阻滞、 气机不利等辨析。其治恒以活血化淤,理气通络,缓急消胀, 或通腑导滞为主。但证之临床,上法并非人人皆宜,须根据 患者的手术后体质强弱、生活习惯等诸因素辨证而施。本病 经医院诊为粘连性肠梗阻,且以腹胀、便秘为主诉,按一般 疗法,当以理气消胀、通里攻下为治。但仔细分析,感到患 者腹胀以下午为基,上午较轻,并非阳明“腹满不减,减不 足言”之腑实证;两胁胀痛,但不是绕脐痛,而与仲景“腹 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跌阳脉微弦、法当腹满,不满者 必便难,两月去疼痛,此虚寒从下上也”之证相一致。加之 患者纳呆神疲、周身乏力、脉微弱等属脾阳或微,阴寒内盛 无疑,且在多次手术之后,其正气虚衰可知,虽大便秘结, 并非实秘而是冷秘。其治不宜攻下而犯虚虚之戒,当以温补 中阳、散寒行气为宜,俾中阳复,阴寒除,升降复常,气机 调畅,其腹满、便秘等梗阻之症自除。 .谭俊臣 温通方 【方药】 党参、花椒、干姜、炒莱菠子各1 0 g,蜂蜜3 0 g (兑服)。 【用法】 水煎服,1剂或2剂顿服。 【功效】 温阳散结,理气化滞。 【案例】 熊某,男,7岁。1 9 7 9年3月20日因持续 性腹痛1 6 h伴恶心、呕吐8次收住本院外科。其母代诉: 患儿自1 9 7 9年3月1 9日下午4时起呼腹痛,逐渐加 居叽冷汗淋漓,辗转反侧,时有阵发性绞痛,伴恶心,呕吐 频繁。已2 4 h无矢气,不大便,尿少色黄。无寒战、高热。 患儿6岁时曾做阑尾切除术,术后2 0 d即出现腹痛,尚能 忍受。入院后经外科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失水酸中毒,给以 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同时予抗菌素控制感染及口服 硫酸镁、颠茄合剂、肛门使用甘油栓等治疗,症未好转,因 之邀谭俊臣会诊。诊见患儿呕逆,腹痛拒按,形寒畏冷,肢 体不温。舌淡、苔白厚,脉弦紧。证属脾虚寒结,气血凝滞。 拟以温通法。处方:党参、花椒、干姜、炒莱菔子各1 Og, 蜂蜜3 Og(兑服),1剂。次日患儿服药后,腹痛始有缓 解,继而又逐渐加剧。腹痛隆起,拒按,肠形明显,无矢气, 不大便。继温脾汤合大建中汤加减。处方:党参、制附片各 6g,甘草3g,大黄(后下)、芒硝(兑服)各15g, 干姜、当归、花椒各1 Og, 1剂。1 9 7 9年3月22日: 患儿上午12时3 0分以前已服中药2次(共约3OOm 1),下午2时解大便(水样便)约10 0ml,矢气频繁, 继之又排出大便约500g。腹痛症状随之消失。当日下午 5时复查:患儿腹部变柔软平坦,无压痛,梗阻症状全消。 感饥饿进食稀粥一碗,自觉舒适。再拟厚朴温中汤3剂以善 其后,带药痊愈出院。 【按语】 本例系术后阳虚寒凝,气血滞结不畅。温通方以 温阳散结、理气化滞为原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4977212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