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农产品及农资营销 业务案例 进口复合肥每包零售不到200元.doc

农产品及农资营销 业务案例 进口复合肥每包零售不到200元.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进口复合肥每包零售不到200元?假洋肥坑你没商量 /n/1/20/95236.shtml 神农网(农业市场新闻频道)讯 记者暗访广州增城、番禺农资市场,发现假洋肥屡禁不止,且外观足够以假乱真。 “买了进口肥,效果还不如国产的。” “现在进口肥的肥效有的特别好,有的根本没用。” “惠州还有120元一包的进口肥卖!” …… 南方农村报4月21日第5版《菜农施肥贪便宜 假肥横行惠阳菜区》一文见报后,不少读者和南方农资论坛()的网友反映,目前市面上的进口肥效果参差不齐,假货依然横行。南方农村报记者在增城、番禺等地农资市场走访时发现,不良厂商的造假手段越来越隐蔽,从外观上根本难以分辨真假,令人防不胜防。 记者暗访:假洋肥依旧猖獗 根据读者的反映,南方农村报记者先来到增城石滩、朱村等镇暗访。在石滩镇一家农资店,记者以山东某肥料厂业务员身份与店主攀谈起来:“老板,我们有各种配方的高塔复合肥产品,你看感不感兴趣?” 店主抬头瞅了记者一眼:“进货价多少钱?”? “3200元一吨。保证含量足够,造粒均匀。” 听到这个价格,店主摇摇头:“太贵了。人家挪威肥才3000多一吨。” 市面上正规挪威肥的零售价格一般每包要240元,如果是3000元一吨,折算后每包(100斤,下同)成本仅需150元,这其中一定有很多猫腻。于是记者继续追问:“这么便宜的挪威肥,用起来效果怎么样?” “进口肥的效果肯定好啦。”店主显然不愿多说。南方农村报记者再详细追问其进货来源、养分含量等细节,他已开始警觉并不搭理。而在其店面一角,摆放着几包挪威海德鲁公司的“雅苒”复合肥,无论是包装还是造粒,与正规产品几乎一摸一样,难辨真假。 接着记者又来到番禺榄核、东涌等镇,也发现类似情况。 榄核镇一家农资店主介绍,本地菜农都有施用挪威等进口复合肥的习惯,但今年开始不少农户反映进口肥的肥效相比以往越来越差,还不如含量较低的国产肥。“我虽然不卖进口肥,但知道他们的进货价还不到200元/包,肯定有问题。”他说,“甚至有的肥料,一眼就能看出是假洋肥。” 据称,之前被本报曝光的“雅乐”等假洋肥,至今在番禺市场仍有销售,只不过不像之前那样明目张胆地摆卖,而是放在仓库隐蔽处,且只售给熟客。 外观难辨真假追责缺少依据 ? 进货吨价不足4000元、施用后效果不明显……这在进口化肥生产企业看来,均是假劣产品的显著特征,但是由于近年来造假手段升级,这令企业颇感头疼。 挪威海德鲁公司农艺师黄承武归纳出5种主要造假手段: 第一,在包装上直接打着某国名称,比如芬兰、俄罗斯、挪威等。造假分子利用农户“只认国家名,不认产品名”的心理,在肥料包装上随意编造一个国家名。 第二,仿制或回收进口肥的包装袋,但里面装的全是国产肥。他认为,这一手段目前市面上最流行,也最为隐蔽。因为外观上与正规进口肥一摸一样,靠肉眼根本不可能发现这是假的“进口肥”。 第三,仿冒商标或者直接利用正规进口肥商标。比如市面上出现各种包装不一的“海德鲁”肥料。 第四、利用公司名称的谐音或在公司名称基础上加减一个字。比如“海德鲁”被改成“海德宝”、“雅苒”被山寨成“雅乐”、“狮马”被改成“狮马德”等。 第五、公司名称主体被扩大或改变。比如“海德鲁”被改成“广东海德鲁”或“深圳海德鲁”等。 黄承武说,上述几种假冒行为,他们基本都遭遇过。但由于各方面原因,打假效果不好。造假手段越来越隐蔽,或者产品摆放位置以及存储的仓库隐蔽,比较难发现。除了客户投诉、厂家业务员暗访之外,发现假货的其他途径几乎没有。 ? 即便发现假货,打击起来也困难重重,因为缺乏法律支持。黄承武说,在上述几种造假行为中,严格意义上来讲,只有仿冒商标或者直接利用商标这一项,能够找到相关法律支持。也正如此,目前市面上直接假冒进口肥商标的情况较少。最多的还是仿制或回收包装的情况。 ? 至于其他几种情况,由于没有法律支持很难打击。黄承武举例说,比如第一种“包装上印制国家名”,尽管2008年2月,国家农业部、商务部等几大部委,曾出台条例禁止利用国家做肥料名称,误导农户将国产肥当做进口肥,但实际上有关部门并没有严格执行;另外模仿名称,以及山寨成“广东海德鲁”、“深圳海德鲁”等,打起官司来都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支持。 ? 对此,德国钾盐集团中国区域首席代表丁振军也感同身受,他向南方农村报记者透露,他去海南出差发现,当地卖了10年的德国钾盐公司“红牛牌”氯化钾镁肥也频频被“山寨”——包装袋上居然出现“青岛港”字样,这显然是冒牌货。打开包装袋,外观上根本分辨不出肥料真假。 丁振军说,这些肥料一般不会在零售店销售,而是直接用大卡车运往种植基地。从外观上看,一般人难区别真假。“规模都很大,都是五吨十吨的量。”丁振军担心,如果这些肥不含钾,危害就大了。 挪威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Doc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部分文档都有全套资料,如需打包优惠下载,请留言联系。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