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疗尽头,如何面对死亡?.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医疗尽头,如何面对死亡? 财新《新世纪》 记者 赵晗 在中国, 高官的悼词中, 往往有一句“经积极抢救医治无效” 。临终时动用一切生命 维持器械,似乎代表着惟一正确而有尊严的死法。 然而 一些目睹父辈历经痛苦抢救过程的“红二代”们,却有另一 种感受。 “我们能不能让患者在临终的时候享受缓和医 疗,按照自己的意愿,更加舒服而有尊严地离世?”开国将 帅罗瑞卿的女儿罗点点和陈毅之子陈小鲁,从组建一个圈内 的“不插管俱乐部” 开始, 成立生前预嘱推广协会, 建立“选 择与尊严”网站,推动缓和医疗,力图阐释一种新的“生死 观”。 至今,已有 2 万多人在网上签署“生前预嘱” ,交 代自己在不可治愈的伤病末期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等“五 个愿望”。 罗点点和陈小鲁呼吁的缓和医疗,并非独创 或新潮流。在世界范围内,癌症缓和医疗早已是世界卫生组 织全球癌症预防和控制策略的四大战略目标之一。但在中 国,仍旧鲜为人知。 “是关注缓和医疗的时候了。 ”宁 晓红说。作为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宁晓红 一直致力于如何减轻病人的痛楚。她从接触止痛药物开始, 关注到姑息疗法,后来加入了推广缓和医疗的北京抗癌协会 癌症与康复姑息治疗委员会。 宁晓红并不满足于为患者 年组团去台湾取经。 “简直是一次洗脑,人还可以这样死?” 宁晓红说,一些年纪大的医生表示“希望自己以后来台湾 死”。 原来,缓和医疗的魅力在于,它照顾到患者和家 人“身、心、社、灵”四个层面,力图在最大程度上使患者 在人生的最后一程远离痛苦,有尊严地离去。 在中国践 行缓和医疗的先行者们看到,目前人口深度老龄化,恶性肿 瘤成死因之首,卫生资源短缺,末期病人生活悲惨。如此现 状下,人们对于这种更有尊严、更温暖、更经济的死法,需 求极大。 然而,甫进入中国的缓和医疗,同样面临由于 政策空白、指引缺失而带来的诸多限制。 什么是缓和医 疗? 缓和医疗( Palliative Care )作为一门学科,已有近 50 年的发展历史。 现代缓和医学起源于一场基督教人士 发起的临终关怀运动。 1967 年,英国圣公会护士桑德斯 暂时止痛,她听说台湾的“安宁疗护”做得很好,就在2012 暂时止痛,她听说台湾的“安宁疗护”做得很好,就在 2012 (Cicely Saunders)启用了圣克里斯多夫临终关怀院 ( St.Christophers Hospice Houses ),专门收治生命不超过 六个月的病人,让他们在生命的最后时光得以尽量舒适、有 尊严、有准备和平静地离世。 这一以专业间合作、义工 参与、家属哀伤抚慰为要素的现代缓和医疗典范,引领了世 界性潮流。 上世纪 70 年代,英国政府首先承认缓和医 学是一个独立的学科。 1990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了缓 和医学的原则: “维护生命,把濒死认作正常过程” ;“不加 速也不拖延死亡” ;“提供疼痛的缓解服务” ;“提供支持系统 以帮助家属处理丧事并进行抚慰” 。 2002 年,世界卫生 组织对缓和医学的定义进行了修订。特别考虑到“躯体、精 神心理、社会和灵魂” (又被简称为“身、心、社、灵” )的 需求。 在亚洲首先进行缓和医疗的是日本。 纳入医保后, 99%的日本人选择通过缓和医疗步入死亡。 亚洲缓和医 疗排名第一的是台湾。缓和医疗在当地又被称为“安宁疗 护”。当医生判断末期病人生命只有六个月时间,就会启动 法律程序,病人预立医疗相关遗嘱,放弃有创抢救,进入安 宁疗护阶段。 在实地考察了台湾经验后,回想起父亲陈 毅的临终岁月,陈小鲁感到几丝遗憾。他记得屡经各种抢救 措施的父亲曾开玩笑说, “我现在都成机器人了” 。心跳停止 的时候,电击使人从床上弹了起来,非常痛苦。 陈小鲁 曾经提出“能不能不抢救了”?医生只说了两句话: “你说 了不算。我们也不敢。 ”陈小鲁理解医生的未尽之言,毕竟 对待老干部是个“政治问题” ,国家会不计代价地抢救。至 于患者,尤其是老共产党员,忍受疼痛是“非常勇敢和优秀 的表现”。 令他称羡的是,安宁疗护中的音乐治疗师、 营养师、精神医师、宗教师会彼此配合,为病人提供全方位 照护。 此外,每个安宁疗护病房的临终告别室还设有可 以转换的十字架或菩萨像,可根据病人的信仰需求进行不同 的宗教告别仪式。 缓和医疗在中国 在中国,缓和医 学又被称为“姑息医学” 。“姑息医学”指的是减轻患者疼痛 而非消除病因的关怀方法。 在中文翻译上, 究竟使用“缓 和”还是“姑息”?中国生命关怀协会认为“缓和医疗”更 加“优雅”。宁晓红也认为, “姑息”二字似乎暗示着面对死 亡束手无策。 “事实上,缓和医疗非常积极。 ” 宁晓红介 绍,缓和医疗是在临终关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更为科学的医 学分支,内容可能相似,但阶段与任务却不同。 而缓和 医疗更不是安

文档评论(0)

4977212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