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推拿治疗八法
小儿推拿治疗八法
推拿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推拿的治疗原则就是中医
的治疗原则。它们是在中医治疗思想指导下,根据整体
观、天人观、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等理论所制订出来的具
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治疗规则。
传统中医的治疗原则包括:治未病,治病求本,扶正祛
邪,调整阴阳,调整升降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等。
治疗原则是治疗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医学术的基本内
容。它具有抽象性、纲领性、全局性和指导性。
治疗方法俗称治法,是在治疗原则指导下对具体辨证结果
所提出来的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它从属于治疗原则,
反应治疗原则,是治疗原则的具体化,任何治疗方法都是
从属于或体现出一定的治疗原则。治法具有客观性、可操
作性和针对性的特点。
治疗八法《内经》已见雏形,如《素问至真要大论》就有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
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
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
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
故。”。金·张子和《儒门事亲》将攻邪总结为汗、吐、下三
途,并将按摩归于其中(汗吐下),明张景岳发挥了温法与
补法。清·程钟龄《医学心悟》云:“论病之源,从内伤外感
四字括之。论病之情,则以寒、热、虚、实、表、里、
阴、阳八字统之。而治病之方,则又以汗、和、下、消、
吐、清、温、补八法尽之”。从而建立起治疗八法。
一、 推拿汗法
【基本原理】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即通过发汗以驱除在表之邪气。如“汗者,散也”,“体若燔
炭,汗出而散”等。可见,出汗,是邪较轻浅时一种由内向
外,向上宣泄的趋势。故在汗法中,出汗为其现象,而宣
散向表、向上,逐邪透达为其本质。
【主要适应范围】
1.外邪侵袭肌表:如外感六淫、恶寒发热无汗。
2.高热无汗。
3.皮肤病:风疹,荨麻疹,麻疹初起或疹出不透,及疮疡初
起、咳嗽、泄泻等见表证。
临床上对于外感风寒可用拿法,先轻后重,使汗逐渐透
出,达到祛风散寒解表的目的。外感风热用轻拿法,使腠
理疏松,微汗解表,施术时,患者感觉汗毛竖起,周身舒
适,肌表微汗潮润,贼邪自散,病体则霍然而愈。
【代表手法】
点法、按法、拿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代表穴位】
头面四大手法、风池、风府、肩井、二扇门、一窝风、风
池,其中揉二扇门为发汗要穴。
【注意事项】
1.手法力度可稍加重,小儿常因之而哭闹,此有助汗出。
2.治疗前适当饮水,以滋汗源。
3. 中病即止,一般见汗即止,不宜强求。
4.汗法使腠理开,治疗后须避风寒以免邪侵。
二、推拿吐法
【基本原理】
《内经》云:“其高者,因面越之”。涌吐,是邪在高位时一
种由内向外、向上宣泄的趋势。如肺胃之气上涌,当属升
提之性,此点与汗法类似。涌吐为其现象,而逐邪使之排
出体外为其本质。
【主要适应范围】
1.邪气经口鼻而入,病位较高,一般停留在上中二焦。如气
机隔拒,肺痈脓血,痰涎壅盛,宿食停滞。
2.食物中毒、异物梗阻或锁喉之证。此时的吐法为急救之主
要方法。
3.肺气郁闭,小便不通。吐法宣肺,提壶揭盖之意。
4.取其升提之性,可用于气机下陷之症,如久泻、头晕之
症。这是推拿吐法不同于药物催吐的最大特点。
【代表手法】
手指或器械(如牙刷、鹅毛等)探法、逆(向上)推法、
挤压法。
【代表穴位】
天突、膻中、鸠尾、中脘、胃脘、内八卦、咽喉深部等,
其中刺激天突为代表手法。
【注意事项】
1.手法操作力度宜重,探法宜深入咽喉深部。
2.吐法刺激强度大,常有汗出现象,故可用于汗法之适应
症。
3.病位居中脘以上,病势急迫者适用,且吐之不宜太过,一
般以患儿有恶心感即可,但确属邪毒内聚,则以邪毒排出
为度。
4.邪在中脘以下禁用,体质过度虚弱,慎用。
三、推拿下法
【基本原理】
“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下者,攻也。
攻其邪也。”“因其重而减之。”“其实者散而泻之。”大凡下
法,使用于病位较低者,其趋势为从上向下,能泻实。下
法最直观的征象为大便排除或小便通利,二便既利,腑气
得通,周身气机调畅、血脉通和、新陈代谢正常,阴平阳
秘,自然健康无病。
【主要适应范围】
1.有形邪气积停体内,尤以中下二焦邪气为宜,例如,宿
食、瘀血、痰浊、水饮,虫积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