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7).doc

高中语文_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精选7).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PAGE 教学设计 一、教学过程: (一)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点拨法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介绍欧亨利入手 欧·亨利,1862—1910年,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出示两种相反的评价 1与契诃夫和莫泊桑并列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欧·亨利的作品是小把戏,趣味横生,但毕竟是小把戏。 ——《剑桥美国文学史》 该怎样正确评价欧亨利?进入文本解密。情节一片叶子,三个人物,谁是主人公? 学生思考回答,确定贝尔曼。 二、由此进入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 目标: 1、分析贝尔曼形象 2、挖掘文本主旨 三、文本解读 (一)从居住环境品其人 1在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里,街道仿佛发了狂似的,分成了许多叫做“巷子”的小胡同。这些“巷子”形成许多奇特的角度和曲线。一条街本身往往交叉一两回。有一次,一个艺术家发现这条街有它可贵之处。 如果一个商人去收颜料、纸张和画布的账款,在这条街上转弯抹角、大兜圈子的时候,突然碰到一文钱也没收到、空手而回的他自己,那才有意思呢!(王仲年译) 2他就会发现自己两手空空,头晕脑胀,一文钱的帐也没有要到!( 黄源深译) 首先读文段1,概括环境特点。 其次找出最能表现这一环境特点的描写。 然后通过两种翻译方式的对比,确定王仲年版的也即是教材上的更有意思,反复让学生读出语言的幽默和有意思来。 再次,引领学生思考:对于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真的有意思吗? 最后明确:贝尔曼是个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画家,很穷困的小人物。同时明确欧亨利的风格为含泪的微笑。 (二)从正面描写品其人。 1明确正面描写的段落,30——36段。 2出示人物描写的评价。 欧亨利是个绝妙的画匠,寥寥几笔,一幅人物速写就跃然纸上——《艺术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 3组织小组活动,分析人物形象。 如果你要为贝尔曼画一幅画,你最想画的是他的什么部位?想描画成什么样子?30—36段中哪些语句能给你的绘画提供帮助? (胡子、脑袋、身体、眼睛 手 、眉毛) 4最后明确人物性格: 年老 丑陋 酗酒 颓废 志大才疏 暴躁 善良爱心 从侧面描写品其人 1最能体现主人公品质的是他的行动。集中体现在最后一段。但是这一安排,有违常规。 明确:欧亨利式结尾艺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震撼的艺术效果。同时使得人物的形象更崇高、突出。 2出示结尾艺术的评价 把最有力的一击留在最后,打在人的心窝上。 ——《论欧亨利的结尾艺术》 3组织活动,同位合作交流。 最后一段哪个细节打在你心窝上?(鞋子衣服、灯笼、梯子、画笔、调色板) 4情到深处便成诗,齐读课本诗,感受主人公人性的温暖。 湿透了的衣服和鞋子 冰冷冷地 贴上你颤抖的躯体 燃着的灯笼还未熄 沉重的梯子 通往二十英尺的高墙 画笔散落了一地 你的画笔 把凄厉的风雨蘸满 描画出的叶子 却成为了 点燃信念的灯盏 5苏艾评价他画的叶子是杰作,你认为呢? 明确:是杰作。因为一是爱心和帮助,二是作为艺术家的对梦想的另一种坚守。 课堂总结 1、欧亨利就是这样,他笔下描写的往往是小人物,但透出的是大精神;他起笔常常是社会的黑暗和寒冷,但落笔在人性的温暖和光明;他闻名于世的是他的技巧,但更珍贵的是他对爱心、坚守等人性的讴歌。 因此,该怎样评价欧亨利?还认为是消遣的小把戏吗? 明确:是杰作! 完成板书。 齐读欧亨利名言结束课堂。 打开灯,不要黑暗中回老家 ——欧亨利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制定出有效的教学计划,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我所教的学生语文水平教平均,有一定的自主发现、探究归纳能力,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了《荷花淀》《套中人》两篇小说,对小说已经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能抓住重点。 但是对“含泪的微笑”这一点,学生基于阅历原因可能理解有困难,就需要教师巧妙的搭桥,来进行引导。 效果分析 1、学生在课堂上能真正浸润,体会到欧亨利高超的艺术和思想的温暖。 2、小组合作探究有实效。能根据查找的资料和文本的内容以及小组的思考,提出有价值的观点,这就训练了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这个学习的认知工具,拓展了学习空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3、诵读展示效果较好。从诵读环节的当堂反馈情况看,学生入情入文,真正进入到了文本,走进了作者的内心。老师的范读也起到了渲染和带动作用。 4、教师引领和学生的个性鉴赏相结合,有放有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