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_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历史_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的强盛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世界地图,找出古希腊、古中国的地理位置。在人类的轴心时代(公元前5世纪--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进行梭伦改革,同时期的中国秦国也进行一场改革。是哪一场改革? 学生:商鞅变法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4课 商鞅变法与秦国的强盛 学生齐读课时目标,带着学习目标,开始新课的学习 【讲授新课】 (一)商鞅变法的背景----战国时期的秦国为何要进行富国、强兵、强权的变法?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的变法,为何战国时期的秦国需要变法?让我们看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 1、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 看图说史,整体感知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大发展、大动荡、大变革 经济上:铁器牛耕推广,大大提高生产力,促进私有土地发展,井田制逐步瓦解; 经济上的变化引起政治上变化: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势力日渐强大, 各诸侯国相继展开争霸、兼并战争。在弱肉强食的兼并时代,各国寻求自保的法宝是建立强有力的军队,其次是支撑军队消耗的强有力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综上所述,各诸侯国要想摆脱落后挨打局面,必须变法图强,而如何富国、强兵、强权成为各国变法要解决的三大实际问题。 处在大变革背景下的秦国需要变法吗? 让我们一起看大变革时代秦国在东方六国的境况: 问题:结合课本第一目内容和秦孝公《求贤令》内容,思考秦国在东方六国中处于怎样的地位?对此,国君如何看待? 秦国地处西陲,远离中原核心地带,经济、政治、文化落后于东方六国,国力不强,在兼并战争中处于劣势。秦国面临着亡国的危机,因此秦国比其他六国更需变法图强。危机就是转机,孝公欲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于是,在魏国怀才不遇的商鞅来秦国。 秦国为变法做哪些准备? 看图说史,教师解说。 为了减少变法的阻力,商鞅和旧贵族论战,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变法扫除障碍;南门徙木,取信于民,为变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于是,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 (二)商鞅变法的内容----变法措施如何实现富国、强兵、强权的效果? 再展示变法内容,让学生熟读背诵商鞅变法内容。 课堂探究一:结合课本变法内容,分析商鞅变法“富国”“强兵”“强权”的措施分别有哪些,并说明理由。 思路引导: (1)理解富国、强兵、强权的含义 (2)认真分析每一项措施的意义 (措施直接利于目的实现或削弱阻碍因素) (3)根据富国、强兵、强权三大目的划分措施 活动要求:?自主阅读课本,独立思考,2分钟;?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3分钟,组长规定组员记录答案及发言人。 教师引导学生逐条挖掘每一项措施的意义,是否利于实现富国强兵、强权的目的?最后教师总结: (1)强兵:?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增强士兵作战勇气,提高军队战斗力;打击旧贵族特权,树立新兴地主阶级优势;?什伍组织:保障兵源,实行连坐制,从严惩角度提高军队战斗力。 (2)富国 ?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推动地主经济的发展。 ?奖励耕织,提高人民生产积极性,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 ?统一度量衡: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利于统一赋税和俸禄;利于消除割据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加强中央集权分别从政治和思想两方面: 政治方面: ?废分封,行县制:从中央到地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 ?推行什伍连坐制:有利于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废除世卿世禄制、废井田制:打击旧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 ?实行严苛的法律,轻罪重刑:强化人们的法律意识,保障法律的彻底执行,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文化方面:焚烧诗书,加强思想文化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三)商鞅变法的影响----实现富国、强兵、强权的目的实现了吗? 课堂探究二:商鞅变法成败论 在评判商鞅变法的成败时,有人认为商鞅变法失败了,失败的理由如下: 论点一:商鞅本人被贵族陷害,车裂而死; 论点二:重农抑商,后患无穷; 论点三:焚烧诗书,文化专制,毁坏传统优秀文化 结合课本内容第五、六目内容,提出反驳意见。从中,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思路引导: ?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能否用“重农抑商,后患无穷”来论证商鞅变法败? ?历史局限性能否影响其历史意义 ?如果说商鞅变法成功了,其表现是什么?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1)商鞅本人被贵族陷害,车裂而死 商鞅变法后,秦国的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奠定基础。变法后期,遭遇守旧贵族的反扑,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认识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判断一场变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变法人的个人命运,而是变法的目的是否实现,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因此,商鞅虽死,秦法犹存。 (2)重农抑商,后患无穷 奖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