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网规范新发展.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附录 A E 级 GPS控制网有关技术要求 (参考) 一、控制网执行的技术标准 1、全球定位系统( GPS)测量规范( GB/T 18314—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标准; 2、《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8-199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 准; 3、技术设计书。 二、使用仪器 测量采用的 GPS接收机型号及其标称精度。 三、布网方案 1、 布网要求 GPS网相邻点间基线中误差 按下式计算: 式中 a (mm)为固定误差; b (ppm) 为比例误差系数; d (km) 为相邻点间的距离。 GPS-E 级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1 规定。相邻点最小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 1/2 ~ 1/3 ;最大距离应为平均距离的 2~3 倍。 表 1 GPS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6 级 别 平均距离 (km) a (mm) b (1 ×10 )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E级 0.2 ~5 ≤10 ≤20 1/45000 注:当边长小于 200m时,边长中误差应小于 20mm。 2、 布网原则与网形设计 (1)GPS网应根据测区实际需要和交通状况进行设计。 GPS网的点与点间不 要求每点通视, 但考虑常规测量方法加密时的应用, 每点应有 1~2 个通视方向。 (2 )在布网设计中应顾及原有测绘成果资料以及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沿 用,对凡符合 GPS-E级网布点要求的旧有控制点,应充分利用其标石。 (3 )GPS网应由若干个独立观测环构成,也可采用附合线路构成。 E 级 GPS 网中每个闭合环或附合线路中的边数应符合表 2 的规定。 非同步观测的 GPS基线向量边,应按所设计的网图选定,也可按软件功能自 动挑选独立基线构成环路。 表 2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的规定 级 别 E 级 闭合环或附合线路边数(条) ≤10 (4 )为求定 GPS点在 54 北京坐标系中的坐标,应与当地 54 北京坐标系中 的原有控制点联测,联测总点数不得少于 3 个。 (5 )为了求得 GPS网点正常高,应进行水准测量的高程联测,高程联测采 用等级水准测量方法进行,联测的 GPS-E级控制点且应均匀分布于网中。 四、选点与标石埋设 1、选点 在了解任务、目的、要求和测区自然地理条件的基础上,进行现场踏勘,最 后进行选点。选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点位的选择应符合技术设计要求,并有利于其它测量手段进行扩展与 联测; (2 )点位的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并应有利于安全作业; (3 )点位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视野应开阔,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 高度角一般应小于 15°; (4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如电视台、微波站等) ,其距离不得 小于 200m,并应远离高压输电线其距离不得小于 50m,以避免周围磁场对卫星信 号的干扰; (5 )点位附近不应有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少多路径 效应的影响;

文档评论(0)

kxg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