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 (4).doc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 (4).doc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练习 7.(1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一筐烧饼 (李其祥) 爷爷在临终的前几天,断断续续地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1943年,开封城里驻扎着一支抗日的队伍,队伍的头领是一位将军。 一天中午,一个军官带着两个士兵,把一家烧饼铺里的一筐烧饼拿走了。卖烧饼的年轻人不依,要钱。军官性起,训他:“我们在前方打日本,命都不要了,你难道连一筐烧饼都舍不得吗?我们今天先欠着,日后发了饷加倍还你!” 年轻人犯了嘀咕,将军的队伍是仁义之师,将军治军严明,有口皆碑,何不去求他讨回本钱。将军果然把队伍集合起来了,让年轻人辨认是谁拿了他的烧饼。将军说,你找到了拿烧饼的人,我给你大洋…… 年轻人战战兢兢地在队伍前搜寻,一张张面孔,一身身行头,似乎都是一个模样。他犹豫。他对将军说,这一筐烧饼的钱不要了,他乞求将军放他走。 将军眼睛里喷着火,警告他:“你找出了拿烧饼的人,万事不提,你要是往我的队伍头上扣屎盆子……”将军的手在空中劈了一下,吓得年轻人的腿肚子直哆嗦! “别认了,是我!”随着一声响亮的回答,从队列里跨出一名军官,潇洒英俊,正气凛然。 士兵们惊呆了!年轻人惊呆了!将军也惊呆了! “是你吗?”将军威严地问。 “是我。”军官镇静地回答。 “军中无戏言!”将军说。 “好汉做事好汉当!”军官说。 “是他吗?”将军又问年轻人。 年轻人从腰里解下脏兮兮的方巾,擦擦额头上的汗,揉揉惊恐的眼睛,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端详了一阵子,怯怯地点了点头。 “拉出去毙了!”将军一声令下,惊得山摇地动,操场上一片沉默,士兵们一个个低下了头。 “执行吧!”将军又吼了一声。 这时,有4个士兵慢腾腾地出列,押着军官往庙后的白杨林走去,那里是乱坟岗。 “将军,不能杀他呀,那烧饼值不了几个钱呀!” 年轻人“咕咚”一声跪在地上,鸡啄米般地磕头,末了又啪啪地扇自己的耳光:“都怪我多嘴呀,我该死!” “将军,饶了连长吧,求求你了。”将军面前的一列士兵突然“扑通”“扑通”地跪在地上,像倒了一堵墙。我们断粮3天了,有几个兄弟都饿得站不起来了。”有一个胆大的士兵向将军报告,“那烧饼是连长弄来救命的,我们吃了还要去杀日本鬼子哩!” 将军紧锁了眉头,他在想,和日本鬼子打仗,那残酷,那悲壮!华夏濒危,民不聊生。然而,队伍已经3个月没军饷了……“站住!”将军喝住了行刑的士兵,“你还有什么话要说吗?”他按捺住内心的波澜,面孔冷峻地问军官。 “卑职死而无憾,只有一事相求,不要把死讯告诉家母。”军官说。 将军点点头,上前拍拍军官的肩膀:“你放心走好了,有我在,我会替你行孝的。” 军官昂首阔步走上刑场。一声枪响,惊飞了白杨林中的乌鸦,它们哇哇聒噪起来,在天空中盘旋,久久不肯离去。 晚上将军来到庙后的白杨林里,让勤务兵把4碟小菜放在树下,斟上酒,点燃香烛,焚完黄裱纸,说道:“孩子,为父给你壮行来了。有道是虎毒不食子,无奈大敌当前,军法无情,不然何以行禁止,拯救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将军祭毕,俯首默哀,俨然一尊雕像。 第二天,卖烧饼的年轻人来了,抬着一筐烧饼,领着一群后生,他们要加入将军的队伍。 抗战胜利后,将军回家探亲,一进门,见儿子正在院中劈柴,不禁愕然,惊问:“你怎么还活着?”儿子扑向将军,哽咽着说:“那日行刑的兄弟们不忍,放了一声空枪,埋了一座假坟,放走了儿子!”将军听完,潸然泪下。 我爷爷给我讲完这个故事,没几天就辞世了,我怀疑那个卖烧饼的年轻人就是我爷爷。 (摘自《情感读本》) (1)根据上文内容,将下面故事情节的梳理补充完整 开端:军官欠钱拿烧饼→发展:①   →高潮:②   ,将军祭拜被枪决的儿子→结局:③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情节突转,令人震惊,但仔细再读,就会发现前文已有铺垫。请你找出处,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说说这个句子是如何为这一情节作铺垫的。 (3)分析下面文字中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表达效果。 年轻人从腰里解下脏兮兮的方巾,擦擦额头上的汗,揉揉惊恐的眼睛,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地端详了一阵子,怯怯地点了点头。 (4)读完本文,同学们以“真将军?真父亲?”为主题,对文中的将军这个人物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原文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本文是一篇关于抗战时期的小说。小说中的将军,自己当连长的儿子抢了老百姓的一筐烧饼,为了治理军纪,按军法将儿子枪毙。抗战胜利后,将军回家探亲,意外地见到儿子,原来是行刑的人偷偷把他放走的。文中的将军,为了民族大义,为了军令畅行,大义灭亲的举动令人敬佩。其他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go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1月2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