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稿.pdf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稿.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 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第一课《抵抗弯曲》 ,学生通过对比实验 知道了增加厚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形状与抗弯曲能 力》是在第一课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方法。 教材首先以生活中的钢材为什么要加工成不同形状引入, 接 着进入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探究,最后研究瓦楞纸板的形状结 构。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储备 根据我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在上一节课《抵抗弯曲》学生已 经知道, 可以通过增加厚度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并有学生学 生提出“改变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的猜想。学生觉得 三角形、波浪形、正方形等形状可以增强纸的抗弯曲能力。 2、技能基础 在技能基础方面,六年级的学生经历了三年多的科学课学 习,已经掌握了科学课学习的方法和实验技巧, 能够自主设计实 验方案, 另外对数据的分析也具有了一定的水平。 但在实际实验 操作中却发现学生很多时候并未能按照实验计划去进行操作, 他 们更多的是关注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的过程。 3、认知特点 在认知特点方面, 六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抽象思维阶段, 该 阶段的儿童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三、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把教学目标制定为: 科学概念: 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2、观察瓦楞纸的结构并对其抗弯曲能力作出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关注实验过程的公平性, 养成一丝不苟、 尊重事实的科 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探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结 构能增强物体的抗弯曲能力。 教学难点: 实验操作中关注到实验的公平性。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 突破教学重难点, 我把教学过程 分为四个环节:环节一,直接提出本课研究问题,导入新课;环 节二,让学生经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解决问题;环节三,运用刚才得出的结论,研究瓦楞纸板;环节 四,对本课进行归纳总结。 环节一:导入新课 策略一:在试教时用生活中改变形状来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应 用图片来引入, 但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留意到这些, 他们较难 想到材料做成这样是为了增强抗弯曲能力, 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思 维的启发性就不够了,也很难引入本课的探究。于是调整策略。 策略二: 上课初先回顾上节课增强纸抗弯曲能力的方法, 让 学生再想出其他增强纸抗弯曲能力的方法。 这个策略是先调用学 生的已有认知, 再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基础上进一步思考。 开门 见山的引入更有效。 环节二:探究形状与抗弯曲能

文档评论(0)

色得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