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事件”考问急救体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PAGE1 / NUMPAGES1 “南航事件”考问急救体系 2015年11月22日,网友“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发表题为《南航CZ6101――生死间,一个记者有话想对你们说》的博客文章,详述了自己不久前乘坐南航CZ6101航班时的遭遇。 从在飞机上突发腹部疼痛,到上午9时50分飞机在首都国际机场落地舱门迟迟未开,再到就医过程几经周折,在15个小时内,这位张姓网友辗转了首都机场医院、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到达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最终被确诊为腹内疝,被切除了0.8米的小肠。 虽然当事人张先生目前已拆线出院,但整个事件却在持续发酵。在一个星期内,这篇长微博的阅读量已经超过500万次,被转发超过1万次,评论数量超过3万条,而该事件聚焦的医疗急救体系则备受诟病…… 救死扶伤需要体制的绿灯 事件中,备受诟病的情节之一是,张先生乘坐南航航班时,突发腹部疼痛。虽然机组人员及时联系了救护车,但在飞机降落后,迟迟未打开舱门。飞机落地50分钟后,机舱门才打开,航空公司与救护车上的医护人员却为谁来抬张先生下飞机发生争执,无奈之下,张先生自己半蹲半爬走下旋梯,爬到了救护车的担架上。 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学忠看来,单在这一环节上,至少暴露出急救体系中的3个问题。 首先,机组人员虽然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救护车,且救护车也在场地内及时待命,但机组负责人员并未与机场其他部门进行沟通,例如开辟绿色通道、联系旋梯、确保飞机落地后能够快速打开舱门等。 第二,院前急救的效率问题。根据当事人的说法,“999”“120”救护车无法进入机场内,而能够进入机场内的机场专用救护车又无法进入市内,这就影响了对病人的救治。 第三,患者究竟谁来抬?于学忠表示,对于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比如高铁、公路、航空等,“由谁抬”不应该成为简单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考问,而应该有制度上的保障。 于学忠表示,这一事件暴露出我国急救体系的建设问题,其中包括多部门合作、专业人员能力建设、非医务人员急救知识培训、应急预案建立及预演、体制机制建立等。 院前急救应“就近就能力” 根据张先生的记录,正是由于机场救护车无法进入市内,因此他被送到首都机场医院,此后经系统检查判断病情严重,他又被建议转院到北京朝阳医院或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然而,“999”急救车上的工作人员以挂不上号为由,将其送往北京市红十字会紧急救援中心。张先生以北京市“999”急救中心“涉嫌利益输送”为名,向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投诉。 张先生究竟该去哪治疗,是这一环节各方争议的焦点。 《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已明确规定,急救中心(站)选择转诊医院,应按照就近、就急、满足专业需求、兼顾患者意愿的原则。 于学忠解释说,当患者有生命危险时,就近原则应该优先。 北京同仁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刘靖告诉记者,根据张先生的自述,他在飞机上出现腹痛进行性加重,无排便感,继而口干、大汗等症状,初步判断,像是小肠内疝形成的绞窄性肠梗阻。而患者描述已出现半昏迷和无意识状态,说明已有感染中毒性休克症状,因此,先送到距离最近的机场医院是可以理解的。“肠梗阻如果出现绞窄影响血运,会很快出现肠坏死,预后严重,应及早手术治疗。即便没有辗转多家医院,患者在飞机上出现类似症状,最终可能都需要手术切除部分坏死肠管。如果再耽误病情,患者可能会因感染中毒性休克造成其他脏器功能衰竭,从而导致生命危险。”刘靖坦言,肠梗阻手术治疗是较为基本的外科手术,并非三甲医院才能解决。 “南航事件”被指“涉嫌利益输送”,有媒体分析说,医院运营成本很高,病源不足就会入不敷出,而急救平台手中掌握大量病源,自然“肥水先流自家田”。“999”急救呼叫平台集急救与医疗机构于一身,为自家医院拉病人的可能性就难以排除,因此应该将平台与下设医院进行切割。 急救体系急需完善 “南航事件”发生后,各方都相继作出回应。 2015年11月26日,张先生向媒体透露,首都机场医院的相关负责人已登门致歉,并承认己方急救人员存在不专业的情况,他们将检讨有关问题,并与航空公司方面进行协调,希望能对患者进行补偿或赔偿。首都机场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负责人透露,该院正在积极改造急诊急救流程。 同日,国家卫生计生委通过央视首度回应表示,要通过此事,进一步检查在急救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管理,提高水平。同时,加强与航空等有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组织做好急救环节的衔接。 北京市卫生计生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这一事件表面反应的是急救服务问题,但背后反映的是急救体系建设问题。北京市将针对急救体系建设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适时对外公布。11月30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