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超短波”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doc

“半导体激光+超短波”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品文档(可编辑) 值得下载 PAGE1 / NUMPAGES1 “半导体激光+超短波”治疗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半导体激光+超短波”联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偏瘫肩痛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 实验组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半导体激光+超短波”治疗, 通过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和上肢功能评定法(Fugl-Meyer, FM)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NRS评分和F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护理。实验组:在给予康复训练护理的基础上联合半导体激光+超短波治疗, 3周后进行效果对比。 1. 2. 1 超短波+半导体激光治疗 超短波治疗:本科采用上海LDT-CD31型治疗机, 波长7.37 m, 频率为40.68 Hz, 电极板为2个15 cm×20 cm。治疗时将电极板对置放于患侧肩部, 时间为20 min, 1次/d, 治疗3周。 半导体激光治疗(GaAIAs):本科采用北京三顿电子有限公司所生产的SUNDOM-300IB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机。波长810 nm, 探头光束直径≤120 mm, 默认功率为1000 mW。将探头置于患侧肩部疼痛处, 距皮肤2~3 cm处, 并用大毛巾等物遮盖在探头上, 防止红光外泄, 治疗时间为10 min, 1次/d, 连续3周。 1. 2. 2 康复训练护理 1. 2. 2. 1 良肢位的摆放 对于脑卒中后的患者是非常必要的, 它可预防和抑制痉挛的发生。正确的体位对于患侧上肢的康复尤为重要。 体位要点:仰卧位时, 患侧肩胛下置一软枕使之前屈, 上肢轻度外展, 肘关节伸展, 前臂旋后, 腕、掌指关节自然分开伸展, 掌心向上。健侧卧位时, 患肢在上, 肩胛肌充分前屈, 肩关节屈曲110°左右, 伸肘, 前臂中间位, 肘、腕、指关节伸展, 放于胸前的软枕上, 前臂旋前掌心向下。患侧卧位时:先将患肩拉出, 肩胛充分前屈, 屈肩90°, 伸肘, 前臂旋后, 掌心向上。坐位时:患侧上肢后伸至外侧位, 将手支撑于床面或椅面上, 关键点是伸肘, 腕背屈, 伸指, 将身体重心移向患侧上肢, 手指指向侧后方[3]必要时可用健手扶住患侧肘部, 2~3次/d, 10~15 min/次 。立位时:重视患肩的保护, 使用护肩或肩托, 将前臂旋于胸前, 防止肩部外展、下垂导致肩关节半脱位引起疼痛[4]。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协助患者进行体位变换或康复训练护理中, 禁止生拉硬拽牵拉患肢。 1. 2. 2. 2 肩部的运动 要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患侧肩胛骨的被动运动。患者仰卧位时:康复护士位于患侧, 一手托住患侧肩胛骨, 另一手扶住患肢肘关节进行肩关节的前屈运动[5]。患者健侧卧位时:治疗者用一手和手臂托住患肢, 另一手用力活动患肩关节1~2次/d, 10 min/次。 Bobath握手上举法:双手掌心相对, 十指交叉握手, 患侧拇指在上双肘伸直, 以健手带动患手逐渐将双手移至胸前, 直至头顶上方, 反复进行。3~4组/次, 10个/组, 间隔3~5 min, 2次/d。 1. 2. 2. 3 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口头宣传、发放宣传手册、观看录像的形式, 使他们了解与脑卒中相关的基本常识、危险因素、脑卒中后肩痛康复的基本知识。掌握一些基础的训练方法和技巧以及早期康复的意义[6], 使患者及家属更加积极配合, 支持康复训练和治疗。心理护理贯穿于整个康复护理过程中, 通过交流让患者对自身疾病产生正确认识, 消除心中疑虑, 缓冲患者心中的惆怅、烦躁、悲观的不良情绪。从思想上改变过分依赖药物治疗的想法, 令患者及家属明确关节活动度的重要性, 充分调动起患者参与康复的主动性, 使之建立起治愈的信心。 1. 3 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 均采用NRS[7]评定肩关节及患肢的疼痛, 以10分制为准, 越靠近10分, 表示疼痛越严重;采用FM[7]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 该评定共33项内容, 最高总分66分, 各种评定均由同一评定医师进行。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的NRS评分和F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RS评分比较( x-±s, 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实验组 3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