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地道战(资料)教学提纲.pdf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冀中的地道战 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中部清苑县冉庄民兵挖筑地道对日伪军进行的作战。 1941 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斗争进入困难阶段,日伪军扫荡 日益残酷。 冀中人民抗日武装为了保存自己的力量,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开始挖掘和利 用地道对日伪军进行斗争。冬初,清苑县冉庄民兵先在自己家中挖了单口隐蔽洞 (俗称蛤蟆蹲),很快遭到日伪军的破坏。民兵把单口隐蔽洞改造成能进能出的双 口隐蔽地道,但仍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多数地道又遭到破坏。 1942 年夏季反扫荡开始后,中共冀中区委和冀中军区号召冀中人民普遍 开展挖地道的活动,地道的构造不断改进和完善,初步形成户户相通、村村相连, 既能隐蔽、转移,又便于依托作战的地道网络,成为长期坚持冀中平原抗日斗争 的坚强地下堡垒。冉庄的地道也有较大的发展,共有4 条主要干线、24 条支线, 村内户户相通,向外可通往孙庄、姜庄、隋家坟、河坡等村,全长 30 余华里。地 道一般宽 1 米、高 1.5 米、顶部土厚 2 米以上;地道内设有了望孔、射击孔、通 气孔、陷阱、活动翻板、指路牌、水井、储粮室等,便于进行对敌斗争。 冉庄民兵依托地道,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在多次战斗中给日伪军以沉重的 打击。1943 年 1 月 7 日,30 名日伪军进村抢掠,冉庄民兵利用地道进行作战, 毙伤其 4 人。 1945 年 4 月 1 日,日伪军500 余人向冉庄发动进攻,冉庄民兵 20 余人利 用地道进行作战,毙伤日伪军 13 人,迫其撤退。6 月 20 日,驻保定日军率伪军 第 14 团千余人向冉庄进犯,冉庄民兵30 余人先在村边进行阻击,尔后迅速转入 地道,通过了望孔观察到一群伪军冲到村东企图破坏地堡工事,当即拉响地雷, 炸死伪军数人。与此同时,村北老母庙、南口地平堡、东街碾子堡和十字街的民 兵,也纷纷从暗室和高房工事等向日伪军射击,经数小时激战,毙伤其 29 人, 日伪军被迫撤退。23 日,日伪军又调集2000 余人的兵力,再次进犯冉庄,先用 迫击炮向村内猛烈轰击,随后,步兵迅速向村内冲击,当其进至村口时,踏响了民 兵用水壶、铁桶等就便器材制造的地雷,日军数名被炸死。日伪军进村后,见四 处空无一人,便东冲西撞,盲目射击。一群伪军刚进至东街,其中一名伪团长就 被小庙工事里的民兵击毙,1 名伪军去拖曳尸体,又被击毙。当大批日伪军进入 村北布雷区时,守候在暗室里的 5 名民兵立即拉响 11 颗地雷,炸死日伪军多人。 接着,民兵又用步枪毙其 10 余人,日伪军乱作一团,分头溃逃。数十分钟后,20 余名伪军前来收尸,民兵再次拉响地雷,又炸死其 5 人。经 13 小时激战,冉庄 民兵仅以轻伤 1 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 33 人,打退了日伪军的进攻。从 1942 年 至抗日战争胜利,冉庄民兵共进行地道战 11 次,毙伤日伪军 96 人,并缴获许多武 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冉庄地道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冀中平原抗日军民的一个创造,是坚持平原 游击战争的一种有效的作战形式。 地道战 1941 年,河北平原抗日根据地的道沟地道战,是这种形式的前身,但当时 还不普遍,也不完善。1942 年敌人大扫荡以后,斗争环境异常残酷。为了便于 我军民坚持平原对敌斗争,党根据几年来开展道沟地道战的经验,在广大平原地 区领导军民进一步开展了地道战。初期的地道主要是为了我地方干部隐蔽斗争, 在一些党员或“堡垒户”的住宅院内,挖掘能容纳一、二人的小地洞。虽然这种地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在反“扫荡” 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很不灵活,一旦被敌人发觉,没法躲避。为 了使敌人不易发现洞口,就逐渐把洞口加以改善或挖两层,或修两个洞口,或把 两个洞连接挖通。这样,虽有了一定的灵活性,但它只能作为临时藏身躲险的处 所。 从 1943 年开始,地道战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冀中平原和冀南一些 地方,逐渐形成了房连房、街连街、村连村的地道网,形成了内外联防,互相配 合,打击敌人的阵地。地道战开始后

文档评论(0)

135****604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