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30课 狼》 新人教版.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 第30课 狼》 新人教版.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蒲松龄; 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勤学、聪敏,但一生考场不利,自学成才,在家乡设馆教书,创作了许多鬼怪故事,后来汇编成书,就是《聊斋志异》。 ; 《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作者通过谈狐说鬼,讽刺当时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作品的艺术成就很高,具有现实意义,故事曲折离奇,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很多篇目已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为大家所熟悉。;学习目标 1.朗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意。 2.学习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感受屠户的机智勇敢。 3.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推进新课 一、初读课文,积累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听准读音,注意停顿及语调。 2.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遇 狼;惧 狼;御 狼;杀 前 狼;杀 后 狼;3.分析故事内容,理清叙事顺序与结构,并用一句话概述故事。 明确:本文整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叙事,讲故事,分为四个层次;第二部分议论,评故事。 (开端)第1段:遇狼。 (发展)第2段:惧狼。 (发展)第3段:御狼。 (高潮和结局)第4段:杀狼。 (结论)第5段,评狼。 概述:屠户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两只狼对他穷追不舍,屠户凭自己的勇敢机智展开斗争,最终杀死两只狼。;二、揣摩语言,把握人物 1.速读全文,先用波浪线标示好的语句,然后用“……写得好,写出了(表现了)……”的句式组织语言,作精彩发言。 示例:“一屠晚归”写得好,写出了屠户在傍晚无人时走路,环境十分险恶。 “缀行甚远”写得好,表现了狼的贪婪、用心险恶。 “转视”写得好,写出了屠户的警觉,引出了更加惊心动魄的一幕。 “屠暴起”写得好,写出了屠户的勇敢与机智。 ;2.研读课文,总结发言,品评“人物” (1)文章的狼有什么特点?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应该是哪个字? 明确:阴险狡诈;黠。 (2)文章中的狼究竟“黠”在何处?请找出原文作依据,并简单分析。 明确:“途中两狼,缀行???远”,狼“缀行”,是在伺机而动,一黠也。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这叫分工协作,二黠也。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这叫欲置之死地而后生,三黠也。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这叫变换策略,四黠也。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麻痹敌人,五黠也。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这叫攻其不备,六黠也。;(3)本文中的狼除了阴险狡诈,还有什么特点?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明确:狼还有贪婪凶恶的特点,从“缀行甚远”“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等语句足可看出其永不满足的贪婪凶恶。 (4)举例分析文章从哪些方面对屠户进行了描写?刻画了屠户怎样的形象? 明确: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惧——投骨避狼 大窘:骨尽狼仍从 恐——前后受其敌 悟:刀劈狼首 形象: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探究主旨,感悟升华 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齐读并感悟。 明确:主旨句: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感悟:这是文章结尾的议论,是作者对所写的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又十分愚蠢,在有高度智慧和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2.从全文的表现倾向看,本文究竟是写“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必能战胜恶狼”呢,还是写“狼无论怎样狡诈、欺骗,在勇敢机智的人的面前终究是要失败的”? 明确:应是后者。 本文的中心线索是屠户,但表现的主体却是狼。 根据: ①标题。以“狼”为题,体现出作者的着眼点。 ②行文。通过屠户的种种情态变化来反映狼的贪婪、狡诈。每段描写均落在狼上。 ③结尾。作者直接评论“狼性”及其结局,表明落脚点是在“狼”。 由此可知,屠户在文中是作为表现“狼”的对立面出现的,其用意并不仅仅在于赞扬屠户的机智勇敢。;3.课文在对狼的嘲笑中结束了,仔细品品,作者在课文中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 明确:作者借“狼”来讽喻当时社会上像狼一样的恶人、恶势力。 4.作者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明确:故事启示我们:一切像狼一样的恶人都是以害人始,以害己终,最后都自取灭亡的;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能战胜狼,能战胜像狼一样的恶势力。;5.对于像狼一样的恶人,我们不但要敢于斗争,还要善于斗争。假如有一天你在汽车上遇到了抢劫犯,你会和别的乘客一起抗争吗?如果抗争,怎么抗争? 明确:不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还要主动出击,避免被动局面,一旦把歹徒制服,要有节制,交付公安机关依法制裁。;本课小结 本文写的是两只

文档评论(0)

浪漫唯美-文档菜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