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语言海滩2010.12.30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漫步在语言的海滩,捡拾文化沉淀的斑斓碎片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外语系 张素芳 摘 要:一种文化对外界万物的注意与忽略、选择与舍弃通常是无意识的,对周围事 物赋予的意义也各不相同。 让我们穿越语言隧道, 捡拾文化沉淀的斑斓碎片, 探索不同宗族 人的心灵奥秘。从而获得对语言的准确把握与运用。 关键字:语言,文化,差异, Key words: Ian guage culture differe nee 1语言是文化的符号 1.1称谓语所折射出的价值观 中国人的称谓语有职务、职称、职业和敬语等桂冠。假使无任何职位,也要加一老”字 以示尊敬,女口:“……老总”、“……工程师”、“……老师”、“……..书记”、“老张”、“老大哥” 老爷爷”等。复杂的程度让国人自己都有几分迷茫。有时真的不知道加何桂冠以取悦于人。 但这就是东方的礼貌,尊老之美德,这对于东方人来说很重要。 英语的称谓简单了许多。一般不用行政职务、职业等名称。在姓氏前加“ Mr/Mz/Miss ” 等足以。“头衔”并不重要。但姓氏前加“ Professor”(教授)和“ Doctor” (博士)等专业称呼 以示对专业人员的尊敬还可多见。 西方人很随意,学生可以直呼老师的名字,员工可以直呼 上司的名字,年纪小的直呼年纪大的名字。 1.2朔源文化之别 为何中西方称谓语如此不同?探其文化之源可知,中西方称谓体系的不同,反映的是 价值观的不同。中国人的头衔那般不可忽视, 是因为那象征着权势、级别, 社交能力和管辖 领域。这是中国社会现实折射出的语用真谛。西方是法制国家,对权力、地位淡泊很多,人 权相对重要。所以不必时时把职位挂在嘴边。在西方文化里, “老”是“无为” “无用”“走 向衰败与死亡”的象征。所以千万注意不可用“老” (old, sen or, elderly)来称呼年长者。 1.3中西亲属称谓语给与我们的文化思考 中国的亲属关系反映在称谓语上,如称父亲的父母为“祖父、祖母” ,称母亲的父母为 “外祖父、外祖母”。以及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姑姑,姨妈,舅妈,叔叔,舅舅等 各有其称呼,各有其家族地位。 而我们知道在英语中只有统称。 “Grandfather ”(爷爷)和“ Grandmother ”(奶奶) “Grandson ”(孙子)“ Granddaughter”(孙女),“堂亲”和“表亲”也只有 Uncle, aunt” 和“ cousin”。甚至在家庭中,子女可直呼长辈的名字。这在中国岂敢有此妄为。 1.4语言所折射的文化轨迹 语言反映了不同的社会制度。西方强调人权与人格平等,便少了几多称谓的繁杂与麻烦。 中国沿袭几千年来的儒家思想。 称谓次第分明,体现了古老中国的男尊女卑,长幼等级、内 外之别、亲疏之理。因为古时这些人的权利和地位是不同的。 从历代皇亲贵族的关系中便可 了然。不过,现在中国的家族内部关系已经有所改变。 2.语言是文化的承载, 2.1相逢问候语反映出的内心世界 在中国,熟人见了面一般问:“你去哪里?” (Where are you going?); “你去某地吗?” (Are you going to , ?); “吃了 吗?” ( Have you eaten?); “去散步?” (Are you taking a walk?); “去 上班?” (Are you going to work?)。 西方人不会问这些具体的问题。那会弄得很尴尬。他们更多是打招呼即可。女口 “ Hi!” 或“Hello! ”或“Hi ”和“Hello ”后面加上对方的名字。 也可用含有祝愿性质的问候语 “Good Morning ! Good Afternoon ! Good Evening !”等等。 文化是语言的基石 由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其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社会行为规范不同。他们所用的 问候语也大不相同。 这一风俗可以反映出中国人更关心别人的行踪或需要。 并非想有意窥探 别人的私事。 因为中国自古以来群体式居住。 邻里关系亲密, 正所谓一人有事大家帮的友好 习惯。 在西方, 人们更在意不能侵犯了他人的隐私权。是他们历史上过着庄园式生活, 互不 干涉,互不关心,互不了解,各自为政。所以,他们不是询问式问候而是打招呼。 重逢问候语的潜藏意义 中国人久别后常说: “好久未见,你一点没变。 ”( Hello! Haven t seen you for ages! You haven t changed at al l ! ) “你还是那么年轻 !” (You still look young!) 。 西方人会说:“ Hello! Have nt seen you for ages! How are you? ”(好久未见,你好吗?) “How do you do! ”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