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教学案例与反思.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塞腰鼓》教学案例与反思 世界著名学者弗 登塔 指出:学生学 的唯一正确方法是 行“再 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 的 西自己去 或 造出来,教 的任 是引 和帮助学生去 行 种再 造的工作。根据 个指 思想,我 在 文的互 —探究教学中,在关注知 和技能的同 更 注重学生 知 的探究 程。 《安塞腰鼓》的教学片断,以期各位同仁批 指正。 一、案例 播放“安塞腰鼓”表演画面 入后。 : 同学 自由朗 文,然后 用“ 的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 行 价。 可以填 、 短 、句子, 最好是文中的内容。 学生 朗 思考。 学生1:老 ,我找到两个──“豪放的安塞腰鼓”、“壮 的安塞腰鼓”。 学生2:我也找到了──“有力的安塞腰鼓”。 学生3:“惊心 魄的安塞腰鼓”。 教 趁机鼓励学生:我想同学 一定 能找到更多更好的 、句子来修 、 价安塞腰鼓。 在老 期待的目光中,学生 表 得更 极, 笔 着、思考着?? 第 1 页 2分 后,80 的学生 上写着 利者的得意与自信,而其他同学有的 在凝神思考,有的写了划,划了写, 有两名同学坐不住了,悄悄 座的本子?? 教 趁机插 :有困 的同学可以向周 的同学 教。 教室里 失去了已有的平静?? : 愿意把自己的答案写到黑板上? 全体同学要求 烈,无奈,教 只好 先 手的两名同学上台。 果如下: “元气淋漓的安塞腰鼓”;“奇 磅礴的安塞腰鼓”;“一捶起来就 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的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既然大家都 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 价,那么你 得安塞腰鼓美 ? 学生 答:美。 :那好,咱 分 找一找,看它美在哪里? 各小 行 美点比 ,并用“ 美,你看(听) ”的句式叙述出来。 大部分同学受上一 启 , 此 生了 厚的 趣,各小 同学 欲 ,“目无尊 ”地争 起来。5分 后,教 各小 派代表 言。 第 2 页 各小 同学情 高 ,争当小 言代表。 言如下: 1、“ 鼓的后生美,你看,后生 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 着,疾速地搏 着,大起大落地搏 着??” 2、“激越的鼓声美,你听,百十个腰鼓 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 落了一切冗 的 众的心上。 众的心也 然 成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3、“ 幻的舞姿美,你看,每一个舞姿都充 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与影的匆匆 幻。” 一番交流之后,我仍 地 :同学 有没有其他想法?“有”, A 同学站了出来 , “老 ,我突然有一个想法。” :是 ?快 出来 大家听听。 同学:我 能不能像前几天改写古 那 ,将 篇文章改 来 呢? : 个想法非常好,很有 意,你能具体 ? 受到鼓励后,非常自信的 起了他改写的 。 A:我改写的是第7段, 大家多多指教── 雨一 是急促的鼓点 旋 一 是 的流 乱蛙一 第 3 页 是 跳的脚步 火花一 是 射的瞳仁 斗虎一 是 健的 姿 面 一改法,个 同学似有所悟,多数同学 面 困惑。 面向全体同学: 改好不好呢? 大部分同学 表示不解,只有个 同学 和着。面 同学 的不解, A 同学 不上征求老 的 可就迫不及待地开 了:将 段文字改 后,我 就可以从中去体会、感受文章 言的 意美、 奏美, 也是我 找的美点之一。同学 都恍然大悟,下面的同学开始喊开了:原来 啊,我 也能改,保 比他改的好! 教 此 水推舟:同学 按 种形式是否可以 作出更好的 句,找出更多的美点呢? 面 新 的 式,同学 情更加高 : 生1:我改9~12段?? 生2:我改25~27段?? 生3:我改第23段?? 有的同学 比划着?? 此情此景,我已没有一点插 的空隙,我成了一名十足的看客。 第 4 页 二、反思 本案例选自我平时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环节。整个过程自然、贴切。教师三言两语就把学生引入探究的情境,学生在教师尊重、信任、期待的目光中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参与体验和互学情感,真正成了课堂教学探究活动的主角。这不正是我们日常教学中所追求的吗?说老实话,上课之前,我既没有刻意去设计每个教学细节,也没有奢望能达到一种怎样的境界。因此,就这堂课本身的设计来说,它绝非完美无缺。之所以把它记录下来,目的是想求得各位同仁的评判和指教,进而探讨出一种真实、有效而又易于操作的互动—探究教学方法。 对于 A 同学的改诗主张,用替换文学体裁的方法品读文章,我把它视为一种“独创”,这种“独创”及其同学们的发言,着实让我有一种“后生可畏”的感觉。同时也给了我三点启示: 1、教师的思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的思维可能会超越教师、超越教材,出现新颖、独特的想法。呵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要提前预见并及时了

文档评论(0)

137****0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