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简史讲座心得培训讲学.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 翻 译 简 史 讲 座 心 得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学 部: 指导教师: 讲师 2016 年 05 月 14 日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翻译简史讲座心得 今天,听了王佳老师的讲座,获益匪浅。 翻译是门学问。在翻译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翻译界泰斗用自己或 朴实,或华丽,或激昂,或沉稳的语言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让后辈, 让各国文化在其中相交融,相了解。从而达到翻译界的百家争鸣,百 花齐放。 从诺亚方舟,彩虹约记,巴别塔这些附满宗教色彩与奇幻意味的 圣经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翻译的神圣。老师讲到,不同语言的民族 之间的交际需求产生了翻译。 著名作家于冠西说:“人类文化从整 体来说,是各国、各民族的文化汇聚、交流的产物。”不同文化的交 流必须通过翻译来完成,没有翻译就没有文化交流。翻译不仅是不同 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更是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不同国家和民 族的不同环境氛围,独特思维方法、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造就了不同文化的独特内涵和文化特色,呈现出明显的文化差异。这 种文化差异阻碍了信息的交流和沟通,给翻译带来一定阻碍和困难。 因此,如何成功跨越文化阻碍,寻求恰当翻译策略,从而实现高质量 跨文化交流,进而推动文化传播,是翻译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而各国翻译者的不懈努力与钻研则是克服这一障碍的有力武器。 “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 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原因就是有新水注入.注入的时候次数大大小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是颇多的.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从印度来的水,一次是从西方来的 水.而这两次的大注入依靠的都是翻译.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常保青春, 万应灵药就是翻译.翻译之为用,大矣哉!”季羡林如是说。翻译是用 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 来的语言活动,有利于语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语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众多翻译理论的讲解也使我感受颇多。严复在《天演论》中提到 “译事三难:信,达,雅”。其根据支谦的《法句经序》与泰特勒的 翻译三原则总结而出。当然,其中的雅只是针对特定的翻译对象即外 国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的“精理微言”,针对特定的读者对象即中国的 士大夫。我也见识了中国近代文坛的开山祖师及译界泰斗林纾。其古 为洋用,又快又好,不懂外文的翻译特点让我大开眼界。而归化和意 译与目的论的运用,则为翻译理论界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鲁迅的“宁 信而不顺”原则,则让我对翻译又有了新的理解。当然,其后讲的周 作人,钱钟书,杨绛,杨宪益,傅雷等翻译大家的理论也让我受益匪 浅。 老师也涉及了翻译的文学流派,语言学派翻译研究学派的讲解, 这些内容更提高了我对翻译的理解。 通过这次讲座,我学到了很多有益并且有趣的知识,也明白了翻 译这条道路需要更多的仁人志士去充实去铺垫,更多的是通过前辈们 的理论提出与总结,让我在翻译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顺畅,并且让我在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熏陶下亦能接受西方先进的文化,充实自身。翻 译,促进中西文化相互交流,促进各国人民友好往来,让我们的世界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137****6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