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初中化学_第九单元 溶液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考动向分析]:本节教学大纲上要求并不高,只要求对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及溶液的定义及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的区别.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即在于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如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本节中的有关知识都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已成为社会对教育的基本要求.本节是中考必考知识,在中考中常以选择、填空形式出现。 [导入]:中考重现 ——通过中考题目检测学生复习前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 1.溶液的知识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洗涤剂去油污的原理是溶解 B.植物油加入水可得溶液 C.氯化钠溶于水,温度明显上升 D.尿素施用过量会导致水污染 2、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25℃时,将25g甲固体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 (2)使35℃时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3)现有操作步骤: a.溶解 b.过滤 c.降温结晶 d.加热浓缩;若甲固体中含有少量乙,则提纯甲的操作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将35℃时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5℃,则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学生活动]:思考,并写出答案 [板书]:(一)第九单元溶液复习 [教师活动]:提问 [学生活动]:给出自己答案 [目的]:初步检测自己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并且了解本部分的出题形式。 [教师活动]:通过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基础知识点。 [板书]:涉及到的一些概念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一系列的问题。 [概念轻松过关]: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本部分的相关概念。然后通过体验中考的练习,检验自己对本部分学习的状况。 [教师活动]:强调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是本单元的难点,也是易错点,引起学生的对本部分的重视 [过渡]:回顾日照市近三年的溶解度曲线的考题 [总结]:线——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 KNO3 (陡升型);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如NaCl(缓升型);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如Ca(OH)2(下降型)。 点——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两物质在某温度下溶解度度相同。 面——曲线上面,表示溶液处于过饱和状态;曲线下面,表示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部分的详细的知识点,学生积极的呼应老师,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学生掌握更扎实。 分类并通过讲练结合的形式对考题进行研究 [教师活动]:提出命题形式,角度一:点、线、交点的含义、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板书]:角度一内容 [学生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的思考,并回答。 [教师活动]:提出命题形式,角度二:由溶解度曲线的升降情况,判断物质结晶或提纯的方法。 [板书]:角度二内容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下练习。 [总结]:陡升型——降温结晶、蒸发结晶;缓升型——蒸发结晶;下降型——升温结晶、蒸发结晶 [教师活动]:提出命题形式,角度三: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及其转化方法。 [板书]:角度三内容 [思考]: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并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提出命题形式,角度四:由溶解度曲线计算或比较溶质质量分数;有关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换算 [板书]:角度四内容 [学生活动]:通过十道题目的练习,师生互动的形式,掌握本类题目。 [师生互动]:通过中考题目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积极作答 [总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来总结 [目的]:通过学生对溶液等概念的理解,参照阅读材料,培养学生通过比较的方法去认识事物的能力,最后学生练习。 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的复习中,学生已初步掌握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他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并基于以上的基础引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过举例让同学们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四因素加深理解。从而引入溶解度曲线,让同学们亲自动手画溶解度曲线、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用生活中的几个小实例引入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在本次复习中通过讲练结合以及小组讨论等形式,要求同学们能够准确的掌握本单元题目的做题思路,并精确的做出本单元的题目。 效果分析: 通过9月月考、期中考试、11月月考,可以看出我们莒县第三中学的学生在基础知识方面掌握的比较好,尤其是化学用语知识较扎实,我们认为成功的经验在于平时我们较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的教学,尤其重视对学生化学用语的掌握,并经常通过一些默写等形式进行阶段性的小练习,采用滚动式的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