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教学中“简单”与“不简单”的思考1.docVIP

小学计算教学中“简单”与“不简单”的思考1.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类别: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中“简单”与“不简单”的思考 学校:长兴县天平中心小学 作者姓名:于东顺 【摘要】计算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在新课标背景下赋予计算教学更多的生命力。教师作为教学的直接实施者,如果在观念上得不到及时的更新,计算教学再富有活力,最终也会变成一潭死水。总有教师主观认为计算很简单,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来说未必简单。教师通过对计算教学 “简单问题”不简单的处理,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计算其实真的很简单。 【关键词】计算教学 简单 不简单 一、学生“懂”很简单,而“会”不简单 唐代诗人杜牧有句名言:“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意思是说学习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只顾形式上的热热闹闹,而要寻根究底。我想数学教学中的根就是的算理,只有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 在我们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提问:“你们听懂了吗?”学生随即大声附和:“会”。教师得意的布置好课后作业,匆匆离去。等我们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时,面对连续的“××”又让我们开始抓狂。因此,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猛然想起在杭州参加领雁工程培训时一位专家在评课时说的一句话,“懂到会是一次飞跃,”教学中我们往往为了便于对课堂的调控,课前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进行预先的设计,从问题的产生到问题的解决我们都为学生有可能出现的小障碍铺好路,启发点密集,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顺利的摘到“果子”,为了巩固教学成果教师也会找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练习,学生依样画瓢学的像模像样。对于课后练习中衍生出的一些问题,学生就感到有点素手无策,对于一些知识极易产生混淆。 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学生清楚两个数分别与第三个数相乘,可以先算出它们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乘,从而得出乘法分配律的一般表示方法:a×c+b×c=(a+b) ×c,在我们的实际练习中往往淡化对这个公式的意义理解,而是套用这个模型进行简单的模仿。当出现像1.1×5+5×8.9时很多学生就会出现错误,我想究其原因在于此题从数字顺序上看起来不符合a×c+b×c的标准所导致的吧,你说何其的悲哀! 二、教学中简单的错,不简单的处理 场景一:学习圆的周长一课,同学们参与课堂的热情明显比平时踊跃了很多,高高举起的手就是有力的佐证,胆子也大了许多,敢于主动要求到黑板板书,我内心偷偷窃喜,给某某一次机会吧,上去一写,结果出现C=2лd,真是受打击。 场景二:学习了小数乘法的计算,学生明白小数乘法先按照整数乘法计算,最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在竖式计算时数字靠右对齐,正当学生“百战百胜”时突然冒出一个“另类”——小数加法,结果学生的错误明显多了。他们也把小数的数字靠右对齐进行计算,呈现出五花八门错误。 在课堂上,处理这样的问题可以很简单:告诉他错了,求圆的周长应该是C=2лr,小数加减法应该小数点对齐,改过来。但是对于学生错误的原因,往往因为简单的处理无法得知。而许多大错误都是一点一点有类似于这样的小错误积攒起来的。在我们老师眼里很简单的问题,可能孩子就是转不过弯来,这时我们要耐得住性子,仔细地听取孩子的想法,站在孩子的立场上,与孩子一起走入孩子的思维,找准切入点,找到孩子出现问题的症结,加以点化。 三、从教学过程的“不简单”最终走向学生计算的“简单” (一)情境创设的不简单:从激情引入走向思维碰撞 现在我们的计算教学课堂引入,很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尤其生活情境使用。然而有的教师片面地追求时髦,把情境创设看成激发计算教学情趣的最终目的,而忽略了对教学情境对促进学生数学思考的作用。而事实上,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数学思考是数学教学的“根”。记得一次教研活动,有为教师是这样设计教学的:课件出示一幅幅精彩的图片,然后显示外出参观人数的信息:男生12人,女生35人。让学生补充一个问题?生自然想到:“一共有学生多少人?”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12+35;师追问:“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吗?”生:“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引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算式35-12。这无非是给计算式题简单地“戴上一顶情境的帽子”而已,囿于情境“生趣”的狭隘理念,忽略了让学生经历数学算式提出的思考过程。这样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计算一共有学生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多多少人。这种仅有“趣”,少了“思”的情境引入,仅是计算教学的形式过渡而已。 (二)材料选择不简单:由特殊事例到典型研究 计算法则、运算定理的教学,总是以一定具体的算式为依托。在对计算算式例题的选择中,许多教师遵循“小步子”原则,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由,喜欢选择特殊化的素材为例子引导学生探究。这种通过教师“去枝削干”处理的特殊化数学素材,虽然分散了教学难点,但同时也失去了典型性。因此,教师要精心选择突出数学本质的有代表

文档评论(0)

c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