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王如英 如画的梯田.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 《如画的梯田》教学设计 台州初级中学 王如英 【教材分析】 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人与地协调的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明确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深刻领会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熟悉哈尼人如何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来积极改造自然、修筑梯田的情况。了解梯田对哈尼人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掌握筑梯田种水稻的科学性。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地区的区域特色是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树立“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感激自然、顺应自然和善待自然。明确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深刻领会加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从哈尼人民修建如画的梯田中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协调,感受到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重要性和科学性。 【教学难点】从实例中体会因地制宜原则。 【教学方法】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类型。本节课的教学用知地——质疑——明理——说理——析事五个阶段来完成教学任务,自始至终都要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因为本课的教学内容离学生较远,因而应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可以弥补教学内容和社会实际生活联系不够的缺点。再辅之以谈话法、讨论法和讲述法等教法,用传统教学内容和现代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将众多的学习资料再现于课堂,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哈尼人相关资料图片,有关我们身边例子的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导课):(猜照片) 这是哪一个少数民族? 师:今天我们的课题就是哈尼族人创造的《如画的梯田》。 同学们,梯田你们都见过吗?我们这里的地形以丘陵为主,丘陵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梯田,但是,今天,老师带大家见识的梯田绝对是不同凡响的。(投影5幅图片)那壮观美丽的梯田到底在哪里呢? 在哀牢山区。哀牢山不是一座名山,但它绝对是一座特别的山。它在一个叫元阳的小县城里,请同学们打开书本79页找到元阳的位置。请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元阳的位置。(板书:地理位置) 生: 师:元阳位于我国的云南省,注意北回归线穿过云南省,元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地区,(板书:气候)附近有一条河流在我国境内称为元江,进入元阳境内称为红河。 来到元阳县境内,你会看到许多高山被层层叠叠的梯田所环绕。梯田有数百级乃至上千级,仿佛一道道天梯从山顶垂挂下来,直抵山底。 老师想请同学们猜一猜:从最低的山谷底部到最高一层梯田,一共大概会有多少级?” …… “5000级,如此壮观的梯田是哈尼族人的杰作。” “哈尼族的祖先在一千多年前用双手和最简单的劳动工具——短柄锄头,在崎岖、险峻的哀牢山区开始了一场浩浩荡荡,但又如蚂蚁搬家似的劳作——修筑梯田。那大家能想象出当时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劳动场面? 生: 师:哈尼人修筑梯田肯定是一种非常壮观的劳动场面,它就象修筑万里长城一样伟大。哈尼族所有的男女老少都出动了,挖的挖,扛的扛,年轻力壮的打前锋,年少的和年老的也不甘示弱,做好后勤工作。克服了现在我们几乎无法想象的困难,虽然很累,但望着一片片被开垦出来的梯田,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师:同学们,在这样壮观的劳动场面中,同学们能否感觉到哈尼族人的民族精神?那是什么样的民族精神呢? 生1:“顽强拼搏” 生2:“坚韧不拔” 生3:“哈尼族人的团结合作精神”… 师:对,哈尼族人正是因为有着如此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才能开辟出如此壮观的梯田,而梯田的开辟成功使哈尼族人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发生了重大转折。因为哈尼族人并非哀牢山区的原始居民,他们本来是过着游牧的生活。(课件介绍哈尼族的历史,提问:哈尼人为什么选择“地无三尺平”的哀牢山区作为新的家园? 生1:“他们可能因为瘟疫或战争,无法在那里生活下去了,所以只能远走他乡,但他们又渴望一种安定的生活。 生2:“他们也许已经厌倦了漂泊不定的游牧生活,所以他们看中了林木茂盛的哀牢山区,他们肯定在想:树木长得如此的茂盛,也肯定能种庄稼。” 师:哈尼族人是如何利用自然条件进行生产的?(请同学们根据书本79页找到答案) 师生交流后,最终要得出的结论是:一千多年前的哈尼人已经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了。梯田和简陋的村寨是哈尼人生活的全部,虽然单调,但充满生机。一千多年来,哈尼人在青山绿水之间过着鸡犬相闻、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正是这种宁静、这种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绝佳方式,是安顿一个不知疲倦的、不畏奔走的民族的最终原因。 那么这样

文档评论(0)

c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