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真爱”教育观的价值意蕴与实践.doc

陶行知“真爱”教育观的价值意蕴与实践.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陶行知“真爱”教育观的价值意蕴与实践 桐乡市中山路小学 葛玉英 常常思考:何为教育?追其根源,我的答案是:“教育即生命成长”,这就是教育的本真。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 什么叫“变好”?就是使 “人”的生命质量得以不断提升。何为生命质量?我所说的生命质量包括人格修养、思维品质、道德素养等。回归本真,以生命的角度来看教育、想教育、做教育,把人当人,把生命当生命,教育才会充满生命活力。“活力”二字我的解释是“活得有生命力”和“活得有力”。 “真爱教育观”是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本真”教育理念,同“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的合理融合。真爱教育观可以说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主基调,贯穿于陶行知教育实践的始终。 笔者曾经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假如我是一个差生》。文中写道:“我是一名中等生。老师把关注的目光都投给了差生,希望的眼神又全停留在优秀生身上,我们这些中等生真的很寂寞。有时候,我会有个傻傻的想法:每当我坐在孤独寂寞的角落里望着老师给差生耐心地讲题时,我真嫉妒他们!假如我也可以坐在老师旁边,老师能单独给我讲讲什么,哪怕是轻轻地问一声:‘你哪儿不会?’那时我一定会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看了这篇文章,让我震撼。我们习惯于抓“两头”。很少把目光停留在那中等生上,他们因品学一般,既不像优等生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也不像后进生能赢得老师特别的关怀和帮助,最容易受到教师的遗忘、疏忽或熟视无睹。教育的目标是塑造人——通过教育的开展,将一个自然状态的人塑造成一个社会状态的人,将一个混沌未开的自然人塑造成一个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作为一线的教师,面对占大多数的中等生,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对策,以改变其现状。一、重视:从教师观念的改变开始 教师要改变以往只注重优等生和后进生的现状,切实重视“中间沉默层”现象和有着这一倾向的和已经是“沉默”的学生,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和整体学生的发展。要重视学生的共同发展,将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学习放在同一层面加以重视。语文教师也必须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心理学知识,要善于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和教育,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语文活动中的失败与成功。尤其是要重视“中间沉默层”这一特殊的群体,观察、发现和排解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以下几点能力: 访谈能力。教师应加强对“中间沉默层”学生的家访。深入学生的家庭环境中,通过对家长及相关人员的询问、调查和座谈等有效形式,全面了解他们所受的家庭教育及学生在家实际表现;可以将学校教育信息及学生在校表现反馈给学生家长,有助于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结合;可以帮助教师全面了解和把握学生在校行为的真实动机,探究其思想行为的根源,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观察分析能力。教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存在于同一个统一体中,两者相互包含,相互掩映。教师要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去发现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为心理问题的疏导奠定基础。 理解学生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做到心理换位。教师往往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我中心”的倾向,易从自己的角度,用自己的眼光和感情看待周围的世界、处理所遇问题,这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学生,妨碍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和相互理解,影响教育效果。要做到心理换位,就要常常设身处地的从他人所处的地位、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他人的所思所感所为,体验别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个教师应常用“假如我是一个“中间沉默层”学生”这样的话来提醒自己,要像演员那样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正因“一次考试不理想而懊丧”或“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而难堪”的学生,认真考虑自己每一言行会引起学生什么样的反应,并尽可能教会学生掌握心理换位的方法,使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相互理解。 赏识学生的能力。教师应学会欣赏学生、信任学生,给与学生同等的关注。教师理解学生,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中间沉默层”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当他们取得成绩时,教师能及时表扬予以肯定,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在全班表扬,也可以在私下表扬;发现他们小小的进步,说一句“做得好”;点点滴滴,他们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产生对教师的依恋与信赖,学生要求进步的动机就会得到强化。当他们遭受挫折,失去信心,妄自菲薄时,需要教师指出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曾拥有的成功的喜悦感,鼓励他们重新树立信心。 二、疏导:将关爱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第一 找准学生的位置 寻找自信的支点 针对学生存在

文档评论(0)

132****567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