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颅内压增高.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急性颅内压增高 急性颅内压增高 急性颅内压增高, 简称颅内高压, 是多种疾病引起脑实质及其液体量 增加所致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综合征。 重者可迅速发展成脑疝而危及生 命。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病因 最常见的原因为感染、脑缺氧、颅内出血、脑肿瘤等。 发病机制 在正常情况下,密闭的颅腔内脑实质、脑脊液及脑 血流量保持相对恒定。使颅内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如脑组织、脑脊 液或颅内血管床中任何一种内容物体积增大时, 其余内容物的容积则 相应地缩小或减少以缓冲颅内的增高。 当代偿功能超过其所能代偿的 限度时即发生颅内压增高, 严重时迫使部分脑组织嵌入孔隙, 形成脑 疝,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甚至呼吸骤停,危及生命。 (二)临床表现 头痛 早起时重。当咳嗽、大便用力或改变头位时可使头痛加 重。婴幼儿表现烦躁不安、 尖叫或拍打头部,新生儿表现为睁眼不睡 和尖叫。 呕吐 多不伴恶心,常为喷射性呕吐。 意识障碍 表情淡漠,嗜睡或躁动,进一步发生惊厥和昏迷。 头部体征 婴儿可见前囟紧张隆起, 失去正常波动, 前囟迟闭, 可有颅骨骨缝裂开。 眼部特征 可复视、落日眼、视觉模糊、甚至失明等。眼底多 有双侧视乳头水肿,但婴儿前囟未闭者不一定发生。 生命体征改变 收缩压最先升高继而脉率减少,呼吸节律慢而 不规则。生命体征改变乃因脑干受压所致,若不能及时治疗,颅内压 将继续上升发生脑疝。 脑疝 出现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射消失,昏迷加重,呼吸节 律不整甚至骤停。 (三)治疗原则 早期消除病因。积极降低颅内压,对部分疾病所致的颅内高压者, 需穿刺放液或手术处理。 急诊处理 意识障碍严重,疑有脑疝危险时需做气管插管保持 气道通畅,PaCO维持在3.3?4.7kPa、PaO212kPa左右。快速静脉 注入 20%甘露醇,每次 lgkg ,有脑疝表现时可 2h 给药一次。有脑干 受压体征和症状者, 应行颅骨钻孔减压术。 也可作脑室内或脑膜下穿 刺以降低和监测颅内压。 降低颅内压 使用高渗脱水剂,首选 20%甘露醇,每次 0.5 ? lg/kg , 6?8h 重复一次。为避免大剂量甘露醇引起脱水或静脉压下 降,可同时使用白蛋白、血浆等保持胶体渗透压。 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防止病变发展,如抗感染、纠正休克与 缺氧、改善通气、消除颅内占位病变等。 对症治疗 如抗惊厥,控制体温。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 (四)护理 1 .常见护理诊断 ( 1 )疼痛 与颅压增高有关。 ( 2)有意识障碍的危险 与颅压增高有关。 ( 3)有窒息的危险 与意识障碍及呕吐有关。 (4) 有皮肤黏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有关。 (5) 潜在并发症——脑疝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 护理措施 (1) 严密观察病情监测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瞳孔、肌张 力及有无惊厥、意识状态改变等,记录出入水量。 (2) 保持患儿绝对安静避免躁动、剧烈咳嗽及痰液堵塞呼吸道。 卧床时头肩抬高 25°? 30°有利于颅内血液回流。有脑疝前驱症状 时,以平卧为宜,侧卧可避免呼吸道梗阻。检查或治疗时不可猛力转 头、翻身、按压腹部及肝。 ( 3)止惊厥、控制体温遵医嘱按时给止惊药,并观察有元呼吸 抑制发生。头部应有冰帽降温,全身降温可采用亚冬眠疗法,但大剂 量氯丙嗪注射可促进气道分泌物增多, 需注意吸痰,以防呼吸道阻塞。 惊厥发作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4)应用脱水剂的注意点 ①20%甘露醇应在15?30min内静脉 推注或快速滴入才能达到高渗利尿的目的, 注射过快, 可产生一时性 头痛加重、视力模糊、眩晕及注射部位疼痛;注射过慢, :将影响脱 水效果。②避免药物外漏,以防组织坏死,一旦发生药物漏出血管, 需尽快用京万红软膏外敷,或用 25%?50%硫酸镁局部湿敷和抬高 患肢。 ③甘露醇在室温较低时易产生结晶, 冬季使用时需略加温溶解 后静脉注射, 静脉滴入时最好应用带过滤的输血器, 以防甘露醇结晶 进入血管内。 ( 5)皮肤黏膜的护理 预防感染。防止暴露性角膜炎、中耳炎、 口腔炎、吸入性肺炎及褥疮等。

文档评论(0)

dajiefude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