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玉容:我深爱这片土地.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师玉容:我深爱这片土地 师玉容(右一) 女,汉族,41岁,中共党员,四川省沐川县高笋乡党委书记。 我叫师玉容,现任沐川县高笋乡党委书记,来自中国天然氧吧——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7月,我和爱人同时选派到两地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一家5口三地分居,我们没有丝毫犹豫。从驻村第一书记到乡镇党委书记,从市级机关干部到乡村干部,三次留下、六年坚守,只因:我深爱这片土地。 俗话说:“穷家难当。”从扛着驻村帮扶旗帜来到安坪村的第一天起,我就把自己当成一名“安坪人”,安坪既是省定贫困村,又是后进村,班子软弱涣散,住房普遍破旧,道路坑洼不平,产业几乎为零。 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该如何入手?我反复思量:规划先行。我们白天挨家挨户收集村情民意,晚上挑灯夜战编制脱贫规划。仅仅两个月时间,老乡成了我的“亲人”,小孩成了我的“宝贝”,《脱贫攻坚总体规划》《“1+5”实施方案》编制完成,为安坪村量身定制出脱贫路线图。 “前景是好,能不能干成嘛?”家里的“亲人们”有质疑。 “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着大家干。”新村建设、道路硬化……我与乡、村干部带着大家一起干,天天驻守在工地,很快染上一层“非洲黑”,就连受伤也没时间去医院。连续奋战4个多月,春节,安坪村31户农户高高兴兴搬进了聚居点新家。党群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文化广场相继建成,安全饮水、道路硬化、环境治理全覆盖。“这个女娃子办法多,舍得干!”村里老人们纷纷围着我“点赞”。 “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如何让群众腰包鼓起来,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面临主导产业不明,村民积极性不高,村集体经济为零的现状,我们组织党员干部率先发展300亩茵红李,组织参观学习,积极发动群众,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将茵红李产业逐步壮大到2000亩,林下养殖红红火火。2020年8月,茵红李产量达200余吨,户均增收4500元,全村人均纯收入超2万元。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可我却好几次“逆行”。7月,我被下派到安坪村担任第一书记。6月,第一书记两年驻村轮换时,安坪正处于脱贫攻坚关键时期,我毅然选择留下。6月,第一书记三年驻村轮换时,安坪虽已高质量脱贫,但乡村振兴刚刚起步,我舍不得离开,选择继续留下。12月,在乡镇热火朝天地干到第5个年头时,组织上问我是否愿意正式调到乡镇工作。说句实话,那时我也犹豫过。我是个农村娃,从农村一步一步干到市级机关正科级干部,很不容易。我思考良久,但当眼前浮现出乡亲们一张张笑脸、充满渴望与信任的眼神时,我不再犹豫,再次选择毅然放弃,放弃回到市级机关任职和家人团聚机会,转任高笋乡党委书记,落户基层。 “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高笋。”我们坚持党建引领中心工作,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来接续乡村振兴,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15630亩,硬化村组道路60公里,利用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新村聚居点12个;培育茶园16000亩、水果5000亩,实现“一村一品”,成功创建市级富硒茶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乡村振兴示范乡镇,连续策划举办三届“乡约安坪”庖汤文化旅游节,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幅幅“春赏花、夏垂钓、秋摘果、冬庖汤”的新农村画卷“跃动山乡”。 “视百姓为亲人,把冷暖放心上。”追回伍奶奶家长达17年的补偿款;连续两个月日夜坚守疫情防控一线,成立联合临时党支部,组建11支党员突击队,“四包一”稳控疫区回乡人员;遭遇大暴雨,成功解救被洪水围困在轿车内的一家4口,连夜转移群众60人,全乡无一人伤亡;开设“农民夜校”,评选“五星家庭”,举办农民春晚……一桩桩、一件件,是民情,更是亲情。乡亲们不仅住上新房,鼓起腰包,脸上喜气洋洋,大事小事都喜欢来找我这书记“唠嗑”。 “脱贫是起点,振兴在路上。”三次留下、六年坚守,只因我深爱这片土地,爱这里的乡亲,爱这里的一草一木。能赶上这个伟大的时代,有幸成为脱贫攻坚一员,我深感荣幸和自豪,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在乡村振兴路上!

文档评论(0)

s648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021505000001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