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广济县(今武穴市)老籍居民184户姓氏源流考.pdfVIP

原广济县(今武穴市)老籍居民184户姓氏源流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广济县(今武穴市)老籍居民 184 户姓氏源流考 鄂东广济县(今武穴市)一境,并非穷乡辟壤、地老 天荒之处,自来人口出入频繁,氏族兴衰无算。但要查自 古原居民是谁呢,却是个很难骤然回答的问题,只有从地 名留下的痕迹和口口相传留下的历史中寻觅根源了。 武穴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从远古起,就是东夷人民的地 盘,世居徐、舒、蓼、六、英等夷民,基本都属于皋陶后 人以偃为姓的东夷小国。大约四千年前,据《今本竹书记 年》记载,夏代的帝相二十七年:“浇伐斟寻,大战于潍”; 《左传·哀公元年》也引伍员话说:“昔有过浇杀斟灌以伐斟 寻,灭(于)夏后相”,如是,有一支住在北方名为“斟寻” (或称之为“寻人”)的部族避难逃到长江来,在长江中游和 和平平生生藩息了近三千个年头,他们过着“火耕水薅,稻 饭羹鱼”的安谧生活,参加了长江流域文明的开发,亲历了 由田家镇至安庆直线上一条人工河的疏浚和逐渐湮灭的过 程,创造了像“尺山文化遗址”般的长江文明,还参加了早期 对铁矿石的冶炼。到了公元前七世纪,楚国完成了对江汉 地区的兼并支配之后,势力逐渐由古云孟泽扩张到古彭蠡 泽来。公元前 512 年吴王阖闾灭徐,公元前 646 年,楚成 王灭英。公元前 601 年楚庄王灭舒、蓼、六,浔阳也同时 进入了楚国的“版图”。从此蛮、夷逐渐融合,开始走出一条 具有地方特色的楚文明之路,为中华文明的铸就,作出了 特殊的历史贡献。汉文帝十六年(公元前 164 年)时,与 皖县、六安、柴桑、松兹一道,在古浔阳中心地段的长江 主流北岸设立了寻阳县,以示不记忘“寻人”的这儿进行的开 拓。寻阳县治设在今长江北岸黄梅下乡的蔡山附近;今黄 梅大部分、武穴下乡和九江的少量地方皆其治辖。七秩龄 童曾撰《漫话斟寻部族与浔阳九派》,详记其事。 至今,关于以上所述的远古历史,是很少有人道及了。民 间于口头流传的武穴居民来源则有:“先有黎骆简,后有万 罗苏,未立永宁县,六姓还在先”;加上民间认定武穴江岸 有一支邬姓船民移岸定居,共是七姓。永宁立县于北周大 象元年(公元 579 年),也就是说,在公元六世纪以前,在 武穴定居的原居民,在武穴后人的记忆里,留下了黎、 骆、简、万、罗、苏、邬七姓。说巧也巧,民间传说武穴 远古居民七大姓氏,在中华民族传统姓氏的源流里,都是 大姓巨族,既古又强。比如黎姓,出自南方九黎与公元前 三千年顷祝融氏一支人南来时的混合氏族,是老百姓们称 之为“黎民”一词儿的本意。七姓中万、罗、邬、苏四姓,均 出于祝融氏一脉,是与楚国王族同源共祖者。如其中的苏 姓,先祖帝郜生子祝融,祝融生子陆终,陆终长子昆吾。 昆吾名樊,字衍。陆终娶鬼方氏之女为妻,一胎生下六个 儿子,其后均有封国,樊初封于昆吾(故城在今河南省许 昌,后迁至今河南省濮阳),其子封于苏,公元前 1600 年 夏桀项,苏国被灭于商汤。周初,苏氏的后人忿生拥周有 功,被袭封于苏国,忿生迁都于温(今河南省温县西南)。 春秋初,苏国为狄所灭,子孙遂以国名为氏,以昆吾为其 始祖。只有简、骆两姓源流较迟,也是周朝初年形成的姓 氏。其中骆姓出于姜太公儿子骆,食采内黄,以骆为姓; 而春秋前期在大夫简师甫,又晋大夫狐鞠居(谥为简 伯!),则是简姓祖源。 到了隋唐时期,武穴从境内又出现了徐、邓、汪、田、 吕、干、奚七姓。七姓中,徐姓得姓于东夷族人伯益之子 若木封于徐国;汪姓来源于商代前期的古汪芒国;邓姓得 姓于夏帝中康之子封于邓国(今河南邓州一带);吕姓得姓 于是共工氏孙儿伯夷封于吕国;干姓得姓于春秋时灭于吴 国的古干国;奚姓得姓于黄帝二十五个儿子之一的禺阳的 后人仲采食于奚地(今河北承德一带)。有趣的是,古汪芒 国国君防风氏是巨人,守封禺之山,所以历来称汪芒国是 “巨人之国”。这七大姓氏,也是古即出名的大姓了。 五代时,武穴又迁入了郝、段、项、余四姓。郝姓源自商 王帝乙之子子期封于太原郝乡(今山西省太原市), 以地为氏; 更提早些,则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在炎帝神农氏有 称郝骨氏的氏族名目。段姓是春秋时期郑武公的儿子共叔 段的后代,读《古文观止》,其首篇便是《郑伯克段于鄢》 以述其史。至于项姓,楚人项羽的故事,国人老少咸知, 其姓氏出于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燕受封于项城(今河南项城县) 所建的项国。项国为齐国所灭,其子孙便以国名为姓。至 今项姓为黄、广大姓。 各地情况不会雷同,但以管窥豹,可见一斑。由以上武穴 十七姓古姓氏的资料,可得如下两条结论: 一、武穴自古为中华民族子孙生息耕耘的乐土;以解剖麻 雀的方法论,这时在武穴地区,这黎、骆、简、万、罗、 苏、邬、徐、邓、

文档评论(0)

xina1711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