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析郑玄的语言学思想
[摘要]作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在多种经传的注释中对语言现象也予以了极大关注。他注意到语词的音义关系,首创了一批语法术语,利用方言语料校核古籍,对语词的重迭、省略以及活用等现象也多有关注;同时,在语言的研究方法上,他也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筚路蓝缕之功。通过对郑玄注语料进行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其语言学思想,以期更好地继承此珍贵的文化遗产。
[关键词]郑玄;语言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17 郑玄(127200),字康成,是东汉末年享有盛名的儒家学者、经学大师,也是两千年来国学昌明的先导。他在经学、训诂学、校勘学等方面颇有建树,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郑玄括囊大典,网罗众家,融会贯通,遍注群经,“述先圣之元意,思整百家之不齐。”[1]1209他承于师说又不拘于师说,兼容并蓄,择善而从,使古文、今文融为一炉,使汉代经学归于一统,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郑玄以其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有《三礼注》《毛诗传笺》等著述60余种,百万余言,世称“郑学”。可以说,“郑学”代表了汉代经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经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郑玄不仅是杰出的经学家,也是优秀的训诂学家、校勘学家。他在继承先贤训诂成就的同时,对于训诂体例和训诂方法亦多有创新。他率先将文字、音韵和训诂熔为一炉,用于训释古籍、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他的群经注释,尤其《三礼注》和《毛诗传笺》一直是后人注书的范本。郑玄在训诂方面取得的这些巨大成就,离不开他在校勘古书中所付出的艰辛努力。他深谱注书须先校书之理,审音定字、考订异同、刊改漏失等细微工作无不认真对待,一一躬行,其纯朴学风对后世学者的影响极其深远。
梳理和继承“郑学”这笔宝贵财富的同时,还应当指出,除了在经学、训诂学、校勘学等方面的卓著成就,郑玄作为一名语言学家也是當之无愧的。他在多种经传的注释中对语言现象给予了极大关注,在语言的研究方法上提出了独到见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古籍作出合乎语言学原理的诠释。不得不说,这在一千多年前确实难能可贵。考察郑玄的语言学思想及其在语言研究方法论方面的贡献,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一、注重音义关系,创议古音之说,原文字之声类考训诂
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原则,即语言中概念和声音的结合初始时是任意的,然而一旦概念和声音结合,也就是说,语言中确定用某个语音表示某种语义之后,语音和语义之间又存在了某种约定俗成性。对于这一语言学原理,汉语研究者有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认识过程。早在汉代就有学者开始有意识地探讨词语的语源问题,例如,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就特别注重从分析字形入手追寻字的本义。但是,由远古文字到小篆,汉字的字形已发生了讹变。因此,仅凭字形来探寻本义是不够的,还得寻找其它途径,而声训就是古代学者探寻到的另一条可行之道。《说文解字》《尔雅》《方言》以及其它一些古籍的训释内容中已经有利用语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解释词义并追寻词义本源的现象了。例如,《说文解字》:“天,颠也。”[2]7“政,正也。”[2]67《尔雅》:“锡,赐也。”[3]11“贻,遗也。”[3]56《方言》:“倚,奇也。”[4]17“崽者,子也。”[4]88《周易》:“乾,健也。”[5]382“离,丽也。”[5]382《孟子》:“痒者,养也。”[6]33“校者,教也。”[6]33这些训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学者对汉语音义之间的密切联系已经有了朦胧的意识,而郑玄更是率先从义理上对这种释义方法进行了科学的说明。郑玄指出:“其始书之也,仓卒无其字,或以音类比,方假借为之,趣于近之而已。受之者非一邦之人,人用其乡,同言异字、同字异言于兹遂生矣。”[7]6郑玄此处所谓的“同言异字”就是指用不同的词表示相同的音、义,由此可推导出因声求义的训诂原则。郑玄非常重视词的音义关系,在诠释经传时常常运用“原文字之声类,考训诂,捃秘逸”[8]9的方法以求得字词的确解。例如:
(1)蜎蜎者烛,烝在桑野。《诗经·东山》
毛传:烝,窴也。
郑笺:古者声窴、填、尘同也。
(2)每有良朋,烝也无戎。《诗经·常棣》
毛传:烝,填也。
郑笺:古声填、窴、尘同。
(3)孔填不宁,降此大厉。 《诗经·瞻卬》
兢兢业业,孔填不宁,我位孔贬。《诗经·召旻》
郑笺:填音尘。
(4)不殄心忱,仓兄填兮。《诗经·桑柔》
郑玄:填音尘。
“古声某某同”“某音某”“古读某为某”之类的注解在郑玄的经注中比较常见。可见,郑玄深谙古今读音存在差异,明了有些古音相同的字到了汉代读音发生了变化,已不再相同了。对此,清代学者戴震从古音学发轫的高度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