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泉州饮食文化综述
中国的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就泉 州地区饮食文化的研究进行一个简要的梳理和概括,从而使大家能够从更多的方 面去了解和认识我们泉州饮食文化。
富饶的华夏神州,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五千年来的饮食文化,已经是 其他文明所不能超越的,天下美食,莫非华夏。 自然环境的不同,是风味名吃形 成的主要外因。泉州地处山海之会,食料种类丰富,既有山珍,又有海味。自古 以来,泉州人即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为摄食原则,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 创造出不少名闻全国的风味名吃。 泉州饮食作为闽南菜系的典型代表,在当今文 化相互融合的时刻,了解泉州的饮食文化是当务之急。而要怎么了解饮食文化的 来源和发展,以及现状是必须的。关于泉州饮食文化方面的研究,目前的研究成 果所能见到的有:
在《温陵旧事》载:“泉地隘 而硗瘠,濒海之邑,耕四而渔六,山县田于 亩者十三,田于山者十七,入谷少而人浮于食,饔 飨所资,上则吴浙,下则粤 之潮高,如数月海舶 不至,则待哺矣。”因此泉从自古以来就深谙“民以食为 天”的道理,闲坐聊天,“讲长讲短,讲食煞尾”。熟人路遇,“吃了吗? ”的问 候语也时常脱口而出,而听者听见后也会回应,无论时间还是地点。泉州人“重 吃”并不被视为有失儒雅。明朝时,被尊为“一代醇儒”的晋江人蔡清,虽 贫
困负债,仍以德为念,但也时常为自己无力解决家人的温饱问题而负疚不已, 在其《与李宗一书》中即说:“儒者致用,尚欲经理一世,康济群生,而今数口 之家,生计乃常不办,至数数仰资他人,贻优父母,才之疏劣,于此可自考, ”
何乔远的及门高弟惠安人祖熙寅,虽“口不言俗事,家徒四壁,滞然自安”,也 因“尽室灶无烟”而“作歌劝哲人,贫累诚堪怜”。至今泉州人尚时常称 就业谋 生为“就食”。
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对人们社会经济活动的反应。 晋江(泉州旧称晋 江县,为晋江县城关,后划为泉州市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故讲泉州饮食民俗 文化当以晋江为例。有这样一段文字“稽晋邑负山面海,稻谷而外,海错较多, 鱼盐蜃蛤之利,不让青、齐。其价又平易而鲜高昂,数十钱买之,以充疱厨,以 待宾客,备物致用,胜于肉食。”因此重海味成了晋江饮食的一大特色。
在新编《 晋江市志.风俗志》中 所列举的颇具地方特色的菜谱有: 桂花蟹肉、珍珠蚝煎、通心河鳗、油焗红蟳、八珍芋泥、五香鸡卷、 糖醋荔肉、汤煮鱼丸、清蒸鲈鱼、快炒红虾、归炖乌鸡、八宝香饭、 虎咬荽草、四 果甜汤等;名 土特产食品有:石 狮甜餜、安 海捆蹄、深 沪水丸、东石蚝煎、衙口花生、安海食珍糕( 也名吉红糕)、源和堂 蜜 饯 、石 湖 红 膏 蟳 、龙 湖 金 边 鳖 、灵 水 菜 脯 、五 乡 米 、陈 埭 泥 蛏 、西 滨礼饼等;地 方小吃有菜餜、蚝( 食字旁加追)、田 螺肉碗糕、米 丸、 花生卷、肉 粽、蚝 煎、花 生汤、面 线糊、米 糍、鱼 丸、咸 馅芋圆、炸 薯枣、土笋冻等。品种丰富。
泉 州 人 对 名 吃 食 料 的 选 择 是 十 分 讲 究 的 ,就 海 味 而 言 ,大 虾 要 鲜 蹦活跳,鲈 鱼以荀江产为佳,红 膏蟳取石湖产最好。泉州菜在烹调技 法上有 炒、煮 、炖 、蒸 、焖 、煎 、卤 、炸 等 ,口 味一 般是 以清 淡 酸甜 为主,这从上面所列举的晋 江名吃食谱的名称上,也可 以直接看出来。 如炒红虾、煮鱼丸、炖 乌鸡、蒸鲈鱼、焗红蟳 、煎蚝煎(“煎”字在 前 者 为 动 词 , 在 后 者 与 蚝 合 称 为 名 词 )、 炸 薯 枣 等 , 以 及 鲈 鱼 清 蒸 、 四果汤纯甜、荔肉则味兼酸甜等。
泉州市我国著名的侨乡, 外来因素也成了泉州饮食文化的一个亮点。 有的民 俗学者指出:泉州菜谱上有“咖哩鸡” 、“咖哩牛肉”、“烧沙茶牛肉串”等独具 蕉 风椰韵的风味食品,所用的调味品咖喱和沙茶来自南洋; “烧猪仔”和“烧肉 粽”,估计是明清时期到两广为官的泉州人,从粤菜引进的;泉州人在烹调菜肴 时,有 炸 葱头 油的习惯,喜欢吃“缘随” (香菜)和润 芦(水芦),很可能是受 中原饮食文化(特别是京菜)的影响。在泉州侨乡,有的归侨、侨眷家庭,也时 常烹饪和饮食海外的一些菜肴,如“印尼菜” 、“越南菜”、“泰国菜”等,这就从 一个侧面使我们感受到泉州饮食文化的兼容性。
徐海荣在《论中国饮食在中华文明史及世界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文中, 对种 类繁多、制作精美、 工艺技术独特的烹饪饮食与由此而派生出来的饮食文化, 做 了一定的探索, 并指出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根基, 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 作用,而且,对丰富完善世界的饮食文化宝库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闰 艳的《试析中国古代饮食文化的关键词》一 文,阐述 了中国 饮食文化历史悠久,是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