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正式版.docx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正式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种树郭橐驼传》导学案 知识与技能 1、 掌握“偻”等文言实词。 2、 归纳“虽” 、“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导学 3、 学习本文类比、对比的手法。 目标 过程与方法 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借助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合作探究文章的深 意并加以延伸。 情感态度与 1、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 价值观 2、理解作者的“养人术” 。 教学重难点 1、落实文言字词句知识,把握文章内容。 2. 理解文章主旨,学习设事明理的写法。 。 导学 教学方法 1、诵读教学法。 策略 2、讨论分析法。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PPT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主要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学生活动  个性补充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 情景 导入  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 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 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 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 “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  营造氛围 引出课题 明确学习 目标 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 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 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 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 义。 二、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 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 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 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 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 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 韩愈的。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 刘并作了序。 2、简介作品 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 ,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 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 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 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 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 “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 无容足之居” 。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 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 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 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 师 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 ,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 本文的社会背景。 生 三 、解题 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 互 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 动[ 引] 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 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 构 (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 明确:形丑、性善、技高、理明。  , 划出学案 中重要信 息。记好 笔记 结 合 课 文,分析 各类基础 知识 建 四、课文分析 研习课文第一段: 新1、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2、质疑、点拨实词虚词句式。 知3、分析评价文本 1) .本段“传”什么? 明确: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 (段意) 2) .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郭橐驼是一个平凡、 朴实、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 [ 评]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本名已无人知晓。 他“病偻”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 却名闻乡里,以致有绰号流行。 ① “隆然伏行” 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 ②为何郭橐驼要自称“驼”? 明确:表现了郭橐驼的豁达、身残而自信。 [ 简评 ]“甚善,名我固当” :指其病而为号,并不雅,但显得 很亲切。驼竟以为起得很恰当,放弃自己原来的名字,这样 自称起来。作者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豁达的性格,令人 猜想在这豁达的背后,一定存在着某种自信,这也就增强了 阅读的兴趣。作品通过简洁的叙述,生动的描写,使一个不 同一般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了。 研习课文第二段: 1、学生结合注释梳理文句。 2、质疑、点拨实词虚词句式。 3、分析评价文本 1) 橐驼种树, “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明确:①从欢迎他的人看,作者举了两种有代表性的人物。 一是搞观赏游玩的(精神方面) ,一是种树卖果的(物质方 记好笔记 面)。这说明他种树从欢迎他的人看,可知驼种树既能满足 人们的精神需求(观赏游玩) ,又能满足物质需要(种树卖 果),这两种需求所种之树是大不相同的,因而暗示出橐驼 技术的全面。 ②种树为他带来的 “际遇” --- 争迎取养。 为什么“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 ,, 早实以蕃” 。这说明他的种树技艺高超,不仅所种的树不怕“移徙” ,而且“他植者莫能如也”

文档评论(0)

188****78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